京城三裡屯旗艦店的“漏勺通地漏”事件,仿佛一枚信號彈,在空中轟然炸響。
緊接著。
全國各地的屭貝“開放後廚”,瞬間變成了一場場此起彼伏的“自爆藝術展”。
滬市,金融中心旗艦店。
一位以“較真”聞名的測評博主,沒理會店長推薦的“明星菜品”,而是徑直走進了後廚的乾貨倉庫。
他對著一袋開封的、號稱“高原手采”的鬆茸乾,掏出了隨身攜帶的便攜式顯微鏡。
鏡頭拉近。
那所謂的“鬆茸”,在百倍放大下,呈現出一種詭異、均勻的網格狀結構。
“家人們,看見沒?”
博主的聲音帶著一絲冷笑,
“純正的野生鬆茸,菌蓋下的紋理是不規則的,有自然的褶皺。而這個,標準的工業壓製痕跡。這是用最便宜的杏鮑菇,切片,烘乾,再用鬆茸香精浸泡後壓製成的‘偽鬆茸’。”
直播間裡,一片嘩然。
【好家夥!我他媽直接好家夥!掛羊頭賣狗肉都過時了,現在是掛鬆茸頭賣杏鮑菇?】
【一盤菜賣我298,成本兩塊八?賈總,你是懂商業的!】
【彆尬黑!這叫技術創新!讓普通人也能用杏鮑菇的價格,體驗到鬆茸的……香精味。】
羊城,天河城店。
一位本地美食大v,操著一口流利的粵語,直播得有聲有色。
他沒去看食材,也沒去看衛生,直接站在出餐口,用手機秒表掐著時間。
“一份蔥香烤魚,下單時間11點05分12秒。”
“好,家人們,我們來睇下我們來看看),一條‘現點現殺現烤’的魚,需要幾耐多久)。”
五分鐘後。
11點10分25秒。
服務員端著一盤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烤魚,從後廚走了出來。
“來了您嘞!蔥香烤魚!”
那位大v笑著迎了上去:
“師傅,犀利啊師傅,厲害啊)!五分鐘就搞掂搞定)一條魚,你這烤爐是核動力嘅的)?”
後廚的廚師長,臉色瞬間變得無比精彩。
直播間裡,已經有人算出了答案。
【殺魚一分鐘,醃製十分鐘,上火烤二十分鐘。這是正常流程。】
【屭貝流程:從冷凍箱裡拿出一份預製好的魚,微波爐叮三分鐘,扔進烤箱上個色,一分鐘,最後澆上料理包,三十秒。完美!】
【破案了,原來屭貝的‘現烤’,是指‘現在開始烤那份預製了十八個月的魚’。】
山城,時代天街店。
情況變得更加魔幻。
一位本地的探店博主,直接在後廚的垃圾桶裡,翻出了“招牌毛血旺”的底料包裝袋。
包裝袋上,赫然印著生產廠家——“蜀都某某食品有限公司”。
【我丟!我一直以為是屭貝自己炒的料,搞了半天是買的成品料理包?】
【這他媽跟我家樓下超市賣的二十塊錢一包的火鍋底料有啥區彆?就因為它被倒進了屭貝的鍋裡,所以一份就賣128?】
【彆問,問就是品牌溢價!問就是‘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如果說,之前的“兩年保質期西蘭花”、“科技雞湯”還隻是讓消費者感到“不值”,感到被欺騙。
那麼,“漏勺通下水道”、“杏鮑菇冒充鬆茸”、“五分鐘出烤魚”、“底料全靠買”,這些畫麵,則是將屭貝最後的遮羞布,徹底撕了個粉碎。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預製菜”爭議了。
這是赤裸裸的、係統性的、全方位的商業欺詐!
互聯網,徹底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屭貝的“自殺式公關”,為全網貢獻了年度最佳的搞笑素材。
賈國龍那張在發布會上義憤填膺的臉,被p成了各種表情包。
【我,賈國龍,打錢!哦不,是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