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叫劉東強的胖老板笑嗬嗬地打開了話筒。
“張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完全讚同。我隻補充一點,從經濟和民生的角度。”
他那雙小眼睛裡閃爍著精明的光。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個標準化的預製菜產業鏈,能帶動多少上下遊的就業?從農產品的標準化種植、養殖,到食品加工廠的工人,再到我們冷鏈物流的司機和倉儲管理員,最後到餐廳的服務員。”
“這是一條巨大的、能惠及數百萬家庭的產業鏈!”
他看向在座的各位領導。
“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穩就業、保民生是頭等大事!餐飲工業化,就是一條已經被驗證過的、行之有效的康莊大道!”
“至於口味……”
他話鋒一轉,笑得更加和氣,
“眾口難調嘛。我們做的是標準化的‘六十分’,保證人人都能吃飽、吃得安全。至於那些追求‘九十分’、‘一百分’的美食家,他們有他們的選擇,但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高要求,就否定掉服務於大多數人的偉大事業啊!”
他又從另一個角度,開始論證預製菜的“偉大貢獻”。
一時間,整個會場,都成了工業化支持者們的獨角戲。
他們構建起了一座由“科學”、“安全”、“效率”、“民生”等詞語堆砌而成的、看似堅不可摧的理論堡壘。
那些餐飲企業的老總們,一個個腰杆都挺直了,仿佛找到了理論自信,看向陳品的眼神,也從警惕變成了毫不掩飾的輕蔑。
看,這就是格局!這就是大勢所趨!
你一個網紅懂什麼?
錢飛和林晚在後排坐立不安,手心裡的汗把褲子都浸濕了一小塊。
完了。
這下徹底完了。
這幫人把黑的都說成白的了,老板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
主持人也感受到了會場一邊倒的氣氛,他看了看流程單,清了清嗓子,準備將話題引向下一個議程。
就在這時。
一道沉穩、冷靜,卻極具穿透力的男性聲音響了起來。
“我有點不同的看法。”
說話的,是“較真郭律師”,郭雲。
他沒有像張教授那樣慷慨激昂,也沒有像劉老板那樣笑裡藏刀。
他隻是平靜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目光掃過張建國和劉東強。
“我並不否認食品工業化在安全和效率上的價值。”
他一開口,先是肯定了對方的部分觀點,讓準備反駁的張教授眉頭舒展了一些。
“但是,張教授和劉總,似乎都刻意回避了一個所有商業行為最基本、最核心的前提。”
“那就是消費者的知情權。”
郭雲的目光,陡然變得銳利。
“張教授說,中央廚房比小作坊更安全。我同意。劉總說,預製菜能穩定品質、降低成本。我也部分同意。”
“但問題是,當一家餐廳用著保質期兩年的速凍西蘭花,卻在菜單上標注著‘田園時蔬’,售價八十八元的時候,這還屬於‘安全’和‘效率’的範疇嗎?”
“當一家餐廳用著由十幾種化學添加劑勾兌而成的‘風味雞湯調味膏’,卻在宣傳中暗示這是‘文火慢燉’、‘匠心熬製’的老火靚湯時,這還叫‘品質穩定’嗎?”
他的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劃開了那層名為“科學”與“效率”的華麗外衣,露出了裡麵名為“欺詐”的膿瘡。
張建國教授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
“郭律師,你這是偷換概念!隻要它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它就是安全的!消費者吃下去沒有問題,這就夠了!”
“是嗎?”
郭雲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張教授,按照您的邏輯,我用玻璃做成鑽石的形狀,賣給我的客戶,隻要那塊玻璃不會劃傷他,也是合理的,對嗎?畢竟,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它對人體無毒無害,非常安全。”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
張教授被懟得一時語塞,臉都漲紅了。
“我隻是在陳述一個法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