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它的故事還沒完。”
陳品的目光,再次落到那碗安靜的抹茶上,像在看一個久彆重逢的老朋友。
“咱們這邊不玩了,但隔壁的東瀛,把這套東西撿了回去,當成了寶貝。”
“而且,他們還不是無腦複製,他們做了兩個非常關鍵的本土化改良。”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一減。他們把宋代那個為了追求白色泡沫而‘榨膏’的工序給刪了。這麼一來,茶葉本身的綠色和原味,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來。所以你們看,東瀛的抹茶是翠綠的,而宋代的抹茶,其實是偏白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一增。光保留原味還不行,因為還是很苦澀。於是他們通過無數次實踐,摸索出了一項黑科技——遮光。”
“在茶葉采摘前二十天左右,茶農會用稻草或者棚子把茶樹蓋起來,避免陽光直射。”
陳品的聲音變得像個化學老師。
“這麼做,可以減少茶葉裡產生苦澀味的‘茶多酚’,同時,又能讓代表鮮味的‘茶氨酸’含量大大增加。一來一回,苦味降低,鮮味提高。頂級的抹茶,甚至會帶有一股類似海苔的鮮甜味。”
“經過這麼一減一增,原本在咱們這兒因為‘不好喝’而被淘汰的抹茶,在東瀛,搖身一變,成了味道鮮醇回甘的高級貨,再結合他們的禪宗文化,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抹茶道’。”
【我靠!原來是開了科技掛!遮光這個操作也太秀了!】
【所以我們是被自己人卷死的,他們是被我們逼得技術升級了?】
【這劇情……也太戲劇性了。我們創造了它,又拋棄了它。它在異國他鄉,涅盤重生。】
“但光靠東瀛自己,還不足以讓抹茶征服世界。”陳品話鋒再轉,將時間線拉到了近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刮起了一股‘反主流文化’的浪潮。那幫嬉皮士,開始追求天然、健康、未加工的食品。就在這個時間點上,經濟騰飛、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東瀛,開始拿著抹茶,去勇闖歐美食品圈了。”
“他們給抹茶打了三張牌。”
陳品依次伸出手指。
“第一,健康。抹茶是連茶葉粉末一起喝下去的,幾乎保留了茶葉裡所有的營養物質,抗氧化,促燃脂,延緩衰老,這不正好戳中了歐美人的養生痛點嗎?”
“第二,百搭。粉末狀的抹茶,可以完美融入任何食品。尤其是它的微苦,剛好可以中和蛋糕、冰淇淋的甜膩,達成一種微妙的口味平衡。第一個發現這個財富密碼的,是京都一家老茶鋪,他們做出了抹茶鬆露巧克力,一炮而紅。後來,哈根達斯在一九九六年推出的抹茶冰淇淋,直接成了僅次於香草味的全球第二大口味。”
“第三,文化。隨著東瀛的動漫、電影在全世界流行,抹茶作為一種東方符號,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作品裡,被賦予了神秘、健康、高級的文化光環。”
他靠在椅背上,做了個總結。
“健康的內核,百搭的口感,再加上文化輸出的加持。三板斧下去,抹茶想不火都難。”
“抹茶拿鐵、抹茶蛋糕、抹茶曲奇……一個龐大的抹茶宇宙,就這麼爆炸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陳品臉上的笑容多了幾分深意,“當全球的抹茶需求越來越大,東瀛本土的產能跟不上的時候,你們猜,誰成了背後最大的‘軍火商’?”
【我猜是我們!】
【肯定是我們啊!論種茶,誰比得過我們!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
【好家夥,繞了一圈,生意又回到我們自己手裡了?】
陳品笑著點頭。
“沒錯。咱們華夏,早在幾年前,就重新奪回了世界第一大抹茶生產國的寶座。現在全球一半以上的抹茶,都產自咱們的越州和黔州。我們用更牛的現代技術,比如動態遮光、低溫研磨,把抹茶的品質和產能,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看著鏡頭,臉上是那種樂子人獨有的、看穿一切的促狹笑容。
“所以家人們,整個故事就是……”
“我們發明了它,嫌它不好喝又麻煩,把它淘汰了。”
“東瀛撿了過去,改良了技術,讓它變好喝了,還包裝成了文化奢侈品,賣向了全世界。”
“最後,全世界都想要,東瀛產能不夠,我們又成了最大的生產商,把抹茶賣回給了全世界。”
他頓了頓,補上了最後一句,也是最騷的一句。
“包括東瀛。”
陳品說完,整個直播間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所有人都被這個跌宕起伏、橫跨千年的“抹茶曆險記”給震住了。
這頓飯,吃的已經不是飯了。
是曆史,是文化,是商業,是一個民族的智慧與得失。
許久,陳品才端起麵前那碗已經微涼的抹茶。
他看著碗中依然凝而不散的綠色泡沫,終於將其送到唇邊,一飲而儘。
他放下茶碗,輕輕歎了口氣,滿是滿足。
“味道,確實不錯。”
至此,這場長達三個小時的懷石料理盛宴,終於畫上了句號。
那位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優雅姿態的女將,走上前來,再次深鞠一躬,示意餐點已全部結束。
喜歡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請大家收藏:()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