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確實有瑕疵。”
他拿起那口紫砂鍋,對著鏡頭解釋起來。
“這道菜的烹飪手法,叫‘無水汽蒸’。全程不加一滴水,靠的是食材本身的水分、油脂,以及少量黃酒在鍋內形成熱循環,將食物燜熟。”
“這個手法的關鍵,在於火候。”
“火太大,水分蒸發過快,容易糊鍋,藥性也會變得燥烈。火太小,鍋內溫度不夠,食材的鮮味出不來,藥性也無法完全釋放。”
“整個過程,需要像開手動擋跑車跑山路一樣,根據鍋裡香氣的變化,不斷調整火力的大小,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他歎了口氣,臉上帶著幾分藝術家看到作品瑕疵時的真實遺憾。
“問題,就出在最後一步。”
“在收尾的階段,我撤火撤早了大概五分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品用勺子舀起一點鍋底的醬汁。
“就是這五分鐘,導致鍋內溫度突然下降,那股原本應該在最後時刻,與雞肉、湯汁徹底融為一體的‘藥氣’,沒能完成最後的循環,有那麼一絲,凝固住了。”
他將勺子裡的醬汁湊到鏡頭前。
“所以,你們現在嘗到的味道,雖然已經很好了。但鮮味、肉味、藥味之間,還存在著一道幾乎看不見的‘牆’。它們是親密無間的鄰居,是生死與共的朋友,但終究……還不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如果那五分鐘的火候是完美的,這道牆就會被徹底打破。”
“到那時,你們吃到的,就不是雞肉,也不是藥材,而是一種全新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味道。那股暖意,會直接從你的胃裡,一口氣衝上天靈蓋。”
“那才是真正的‘醫食同源’,是真正的‘功成身退’。”
陳品放下勺子,臉上滿是可惜。
“說到底,還是我的技術不到家。”
“這道菜的理論,我懂。但我的手,還沒能百分之百地跟上我的腦子。”
“一個頂級的廚師,對火候的掌控,應該精準到秒。而我,還差了那五分鐘。”
他看著鏡頭,語氣裡沒有絲毫裝腔作勢,隻有對廚藝本身的敬畏。
“所以,89分,給的是創意和想法。”
“扣掉的11分,是我為自己的技術缺陷,買的單。”
“如果這道菜,是讓一位真正的大師來做,它的潛力,至少在95分以上。”
說完,他拿起碗,又給自己盛了一塊肉。
“不過,雖然有遺憾,但味道還是不錯的。家人們,我就不客氣了。”
他埋頭,大口吃了起來。
整個研究室,安靜得落針可聞。
錢飛和黃浩然,已經徹底傻了。
他們低頭看看自己碗裡那被他們奉為神品的雞肉,再看看陳品那一臉“湊合吃吧,還能咋地”的表情,感覺自己的世界觀,正在被按在地上反複摩擦。
這就是神的境界嗎?
我們覺得好吃到升天的東西,在您這兒,隻是個“有瑕疵的半成品”?
鈴木教授,這位東瀛漢方醫學界的泰鬥,此刻看著陳品的眼神,已經完全變了。
如果說之前,是欣賞,是驚喜。
那麼現在,就是徹徹底底的敬重。
一個廚師,能做出美味,是本事。
一個廚師,能講出美味背後的道理,是學問。
但一個廚師,能在所有人的讚美聲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瑕疵,並為之感到遺憾。
這,已經是“求道者”的心境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老人喃喃自語,他臉上的神情,比剛才吃到那口雞肉時,還要激動。
“差的那一絲‘歸元’之氣……我明白了!我終於明白了!”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他悟了!
他研究多年的“古方現代化”的瓶頸,就在於此!
他們總是追求精準複製藥方上的每一步,卻忽略了藥方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根據藥材、器具、甚至節氣的不同,進行微調。他們守住了“形”,卻丟失了那最關鍵的,隨機應變的“神”!
老人對著正在埋頭乾飯的陳品,鄭重地再次深深鞠了一躬,聲音洪亮而真誠。
“陳桑,今日,你又為我上了一課!”
“這一課,教我知‘止’,知‘不足’!”
“它比昨日的‘活壽司’,更加珍貴!”
喜歡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請大家收藏:()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