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桃太郎對米飯更加欽佩。
開場曲結束後,輪到各位音樂人依次登台表演。
演出內容頗為繁雜,有人演奏霓虹傳統樂器,有人演奏西洋樂器,還有人演奏剛自創的無名樂器。
此外,有人登台歌唱,有人朗誦詩歌,甚至有一位行為藝術家,上台靜立十多分鐘,一言不發便下了台。
令林芝玲不解的是,這位行為藝術家下台時,竟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她低聲問小鬆之:“剛才那人在台上做了什麼?似乎什麼也沒表演,大家卻還在鼓掌。”
小鬆之答道:“這就是行為藝術,他有自己的表達。那些鼓掌的人,或許能理解他的表演吧。反正我是看不懂。桃太郎,你呢?”
小鬆之轉而詢問桃太郎。
“我也看不懂,覺得他像個瘋子。那些鼓掌的人,或許隻是不想讓他難堪罷了。”
說完,他又問米飯:“米飯小王子,你能看懂那人的表演嗎?”
“不知道呀,可能他覺得這樣好玩吧。”米飯回答。
桃太郎點點頭,連米飯這樣的音樂奇才都看不出那人的表演內容,可見他確實是在胡鬨。
林芝玲、米飯、小鬆之和桃太郎一致認為,剛才那人就是在胡鬨。
事實上,他們的判斷沒錯。那人的確是在胡鬨,但這是有目的的胡鬨——幕後指使者正是大板。
遠在華夏滬上的大板,一直對霓虹音樂界懷有野心。他渴望將霓虹樂壇掌控在自己手中,為其家族集團所用。
這樣一來,他在華夏談生意時便能增添籌碼。
大板是個野心勃勃的人,雖為霓虹人,卻立誌成為滬上的王者。為此,他可謂不擇手段。
企圖控製霓虹音樂界,正是其中一環。
此外,大板與霓虹皇室也保持著往來。至今雖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皇室對他仍以禮相待。
唯一的例外是葉子公主,她始終對大板不抱好感,幾乎每次見麵都要嘲諷一番。
大板內心對葉子公主恨之入骨,但眼下隻能隱忍不發。
得知霓虹各高校音樂家即將舉辦聯合音樂會後,大板視此為進軍霓虹樂界的絕佳契機。
他買通關係安排不通音律者登台表演,並雇人捧場造勢,企圖借此打入音樂圈。
憑借雄厚財力,大板深信沒有金錢辦不成的事。
計劃原本進展順利:受雇的霓虹音樂人正帶頭鼓吹,欲將方才台上荒誕的表演塑造成絕世天才之作。
然而大板千慮一失,未料到米飯和林芝竟會出席音樂會。
米飯仰頭問林芝玲:“娘親,那人明明在胡鬨,為何無人指摘?”
“或許…大家都作壁上觀罷。”林芝玲輕歎。成人世界慣見這般場景,事不關己便選擇沉默。這些霓虹音樂人雖具藝術修養,處世之道卻與常人無異。
米飯追問:“他們不是精通音律嗎?”小鬆之俯身解釋:“待您年長些自會明白。”桃太郎嗤之以鼻:“這般虛偽之徒,也配談論深層藝術?”
此時台上正有位音樂人慷慨陳詞,他引經據典,盛讚方才靜默十餘分鐘的表演者:“此乃華夏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未聞之音往往更動心弦。”言至激動處,他鬆開勒頸領結,滿麵紅光地宣告:“方才先生的表演正是如此玄妙!在座諸位怕是從未聆此仙樂!”
他微笑環視全場,台下零星響起噓聲,而多數霓虹音樂人仍保持著緘默。
那人正要繼續發言,桃太郎按捺不住站起身來說:“夠了,請為我們霓虹音樂人留一點尊嚴。你心知肚明,這些全是無稽之談。一個人站在台上十幾分鐘,表演所謂的‘無聲勝有聲’?簡直荒謬,彆再說下去了,你的演技太差,令人作嘔。”
桃太郎這番話讓對方愣住了。
他原以為在台上隨意發揮也不會有人質疑,之後再找記者寫幾篇吹捧文章,就能把大板安排的人包裝成傑出音樂家。
沒料到桃太郎竟當眾反駁。
這人清楚桃太郎才華橫溢且性格桀驁,十分難纏。此刻被他公然指責,頓感顏麵儘失。
儘管難堪,他仍不打算放棄吹捧大板派來的人——畢竟收了大筆錢財。大板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角色,若事情辦砸,日後必然追究。
想到大板凶神惡煞的模樣,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他隻得強撐著說:“桃太郎,我承認你是音樂天才,但以你的造詣還欣賞不了這種音樂。”
桃太郎質問:“彆故弄玄虛,你說他剛才的表演屬於什麼流派?淵源何在?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啊?這……”台上那人一時語塞。
他哪知道那段十幾分鐘的沉默有何淵源流派,更談不上表現手法。其實他心知肚明那純屬胡鬨,根本不算音樂,卻又不能明說。
必須將這場沉默包裝得高深莫測。情急之下,他想起“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華夏名言,決定借題發揮——反正桃太郎對華夏音樂了解有限。
於是他說道:“桃太郎,那位先生演奏的是最正統的華夏音樂。你對此缺乏了解,自然無法領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桃太郎反駁:“我不懂?自有懂行之人。”隨即指向米飯:“或許我不精通華夏音樂,但他一定懂。”
那人打量著米飯,詫異道:“他?不過是個孩子,能懂華夏音樂?桃太郎,你不是在說笑吧?”
“絕非玩笑。”桃太郎正色道,“若你真了解華夏音樂,就該知道當今有位音樂神童——米飯小王子。”
那人點頭:“倒是有所耳聞。”
桃太郎說道:“你仔細看看,這個小男孩就是華夏音樂神童米飯小王子。”
“不可能,華夏音樂神童遠在海外,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裡?桃太郎,你也學會騙人了?”那人輕蔑一笑,不再理會桃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