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格物入科舉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6章 格物入科舉(1 / 1)

太子的強力支持,暫時壓製了朝堂上的雜音,也讓雷霆銃製造局得以開足馬力。然而,沈驚鴻深知,僅憑“匠作”之功和太子信重,在這大明官場終究是無根之萍。徐光啟在一次深談中,也再次點明了這一點。

“驚鴻,你如今雖以技進,然欲行大道,非科甲正途不可。”徐光啟語重心長,書房內燈火搖曳,映照著他嚴肅的麵容,“《禮記》雲:‘大道不器’。你研製雷霆銃,是‘器’之極致,然若不通經義,不明典章,終究難登廟堂,執掌樞機。你父為你定下婚約,亦有此深意。蘇家詩禮傳家,你若無一紙功名,將來何以立身?”

沈驚鴻肅然應答:“先生教誨的是。學生近日也在思量此事。隻是這科舉之途,八股文章,耗人心神,且與格物之理,似乎南轅北轍。”

“不然。”徐光啟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你可知近年科場,已有變化?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策問題中便已涉天文、曆法。陛下雖深居簡出,然對實務亦非全然不察。況且,東宮對你寄予厚望,你若能由科舉正途出身,於殿下而言,亦是臂助。”

他頓了頓,壓低聲音道:“更重要的是,你之所學,格物致知,本就是儒學本義。程朱亦言‘即物窮理’。為何不能將你所知、所用,融入經義策論之中?若能使主考、乃至陛下意識到格物之學於強國富民之緊要,其意義,遠勝於造出十支雷霆銃。”

沈驚鴻聞言,心中豁然開朗。科舉並非目的,而是手段,一個獲取更大話語權、推行更大變革的平台。而徐光啟的建議,更是為他指明了一條將“格物”與“科舉”結合的道路——不是去迎合僵化的八股,而是要以紮實的經學功底為基,用格物精神去闡釋經義,用實務見識去豐富策論。

“學生明白了。隻是這經義文章,非一日之功,還需先生悉心指點。”

“這是自然。”徐光啟頷首,“從明日起,你每日需抽出兩個時辰,隨我研讀《四書章句集注》,習作時文。至於格物之理,你我亦可探討,融入其中。”

自此,沈驚鴻的生活節奏更為緊張。白日裡,他依舊在製造局統籌生產,解決技術難題,督導新軍操練。工匠和軍士們知曉他要備考,稱呼間更多了幾分敬重,依舊喚他“沈小公子”,但行事更加自覺,儘量不去打擾他思考。到了傍晚,無論多累,他都會準時出現在徐光啟的書房,埋首於故紙堆中,學習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股之法。

起初,他感到極大的不適。八股文格式僵化,講究代聖賢立言,與他習慣的邏輯思維、係統分析格格不入。但他憑借過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進步神速。更關鍵的是,他並未完全被八股束縛。在徐光啟的默許甚至鼓勵下,他嘗試在策論中,引用的不再是空洞的典故,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與邏輯。

例如,論及“足食足兵”,他不再泛泛而談“倉廩實而知禮節”,而是詳細分析軍屯與商屯的利弊,引用製造局物料采購的數據說明物流成本,甚至用雷霆銃與鳥銃的效能對比,論證“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論及“河工水利”,他不僅能引用《禹貢》、《水經注》,更能用杠杆、浮力等原理,分析不同水利工具的效率,提出改進方案。

徐光啟對他的這種“離經叛道”時而蹙眉,時而擊節。蹙眉是因其文風與正統八股差異太大,恐不為保守考官所喜;擊節則是驚歎於其見解之深刻、論證之紮實,往往能發前人所未發。

“驚鴻,汝之策論,若遇開明主考,必是奇文;若遇遷腐之輩,恐被視為異端。”徐光啟歎道,“然,科舉之路,本就是一場博弈。”

沈驚鴻淡然一笑:“先生,若隻為中舉,學生或可勉力雕琢八股,迎合時好。然學生誌不在此。若能以此‘異端’之文,激起一絲波瀾,引人思考,即便此番不中,亦無憾矣。”

與此同時,蘇卿卿也知曉了沈驚鴻備考之事。她雖心係於他,卻謹守閨閣禮教,莫說是深夜相伴,便是白日裡在製造局相見,也多是限於公務交談,或有他人在場。她隻能以合乎禮法的方式給予支持。她會通過徐府的女眷,轉交一些自己親手調配的、有安神醒腦之效的香囊或藥茶,有時也會將自己整理的一些關於算學、地理的疑難問題或心得,夾在送給徐光啟請教的書稿中,間接地與沈驚鴻交流。這份含蓄的關心,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沈驚鴻枯燥的備考生涯。

偶爾,在製造局匆匆一瞥,看到她沉靜專注地核對賬目,或是與蘇家老仆討論藥材,沈驚鴻便會覺得心緒寧定。他知道,在這條充滿荊棘的路上,他並非獨行。

製造局的同僚和神機營的將士們也得知沈小公子要參加科舉的消息,私下裡議論紛紛,大多抱有善意的期待。張匠頭更是拍著胸脯保證:“沈小公子隻管安心讀書,局裡的事有俺們盯著,絕不出岔子!您是要中舉人、中進士做大官的,可不能耽誤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光在緊張的忙碌中飛逝。轉眼已是萬曆二十七年初秋,距離下一年的順天府鄉試庚子科)已不足一年。沈驚鴻每日奔波於製造局、京營和徐府之間,身心俱疲,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他如同一塊海綿,瘋狂吸收著這個時代的知識,同時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試圖撬動這個時代固有的觀念。

這一日,沈驚鴻完成了一篇以“格物致知”為主題的時文,文中大膽提出“格草木器物之理,亦可通聖賢治國之道”,並以雷霆銃的研製過程為例,闡述“觀察、假設、驗證、改進”的格物方法,認為此乃“即物窮理”之實學。

徐光啟看完之後,沉默了許久,方才緩緩道:“此文……鋒芒太露,恐惹爭議。然,其理甚正,其氣甚壯。”他提筆在文後批注:“道理是這般道理,然考場之上,還需斟酌表述,剛柔並濟。你非官生,無門蔭可恃,文章更需穩妥。”

沈驚鴻接過文稿,看著徐光啟的批語,心中明了。自己並非憑借父蔭的“官生”,而是需要與無數寒窗苦讀的士子一同競爭的普通生員,每一步都需更加謹慎。前路依然艱難,但他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不是放棄格物,而是帶著格物之精神,去叩擊科舉的大門,去爭奪那詮釋經典、影響國策的話語權。

秋風吹過庭院,帶來幾分涼意。沈驚鴻望向窗外,製造局的方向隱約傳來鍛打的聲響。他知道,他一手推動的雷霆銃正在加速生產,而他另一手執起的筆,也將為這片古老的土地,試圖劃開一道新的光芒。科場與工坊,文章與火器,看似殊途,終將同歸。而那條通往廟堂的路,他必須憑借自身的才智與毅力,一步步走下去。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