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二年的正月,京師籠罩在一片銀裝素裹之中。積雪深達兩丈有餘,將紫禁城的金鑾殿襯托得格外肅穆。殿內炭火燒得劈啪作響,文武百官卻仍覺得寒氣刺骨。
陛下!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王誌堅踏出班列,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去歲以來,天災頻仍。正月大雪深二丈,鎮江地裂數丈,濟南舜廟遭火。此皆因沈閣老大興土木,驚動地脈,致使天怒啊!
朝堂上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站在文官首列的沈驚鴻。這位年僅三十一歲的內閣輔政大臣緩緩出列,緋袍上的仙鶴補子隨著他的動作微微顫動。
王禦史,沈驚鴻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你說本官大興土木引發天怒,那本官問你,去歲四川地震,新修官道三日運糧十萬石入川,救活災民數萬,這是不是實事?黃河決口,新法堵口一月而成,省銀五十萬兩,這是不是實事?江南旱澇,新式水車灌溉良田萬畝,這是不是實事?
他環視滿朝文武,目光如炬:有空在這裡空談天人感應,不如想想如何救災!山西疫病流行,陝西旱蝗肆虐,這才是當務之急!
這番話擲地有聲,王誌堅臉色漲紅,卻一時語塞。
退朝後,沈驚鴻直奔乾清宮。天啟帝朱由校正在暖閣內查看各地災情奏報,眉宇間滿是憂色。
驚鴻,今日朝堂之上,你太過鋒芒畢露了。皇帝放下奏報,語氣中帶著關切。
沈驚鴻深深一揖:陛下,臣不得不如此。如今魏公公年事已高,朝中空談之風又有抬頭之勢。若任其發展,新政必將受阻。
他走到禦案前,展開一份精心繪製的《大明災異分布圖》:陛下請看,去歲至今,北至宣大,南至江浙,西至川陝,東至山東,天災頻發。這絕非偶然。
你的意思是?
陛下,沈驚鴻壓低聲音,臣近日研究曆代天象記載,發現自萬曆末年至今,氣候正在轉寒。臣稱之為小冰河期。此乃天地運行之常理,非人力可改,更非什麼天怒。
朱由校神色凝重:小冰河期?朕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
正是。沈驚鴻指著地圖解釋道,氣候轉寒,則北方乾旱,南方暴雨,災異頻發。這是天地大氣候使然,與我大明新政何乾?那些空談之輩,不過借機攻訐而已。
就在君臣交談之際,急促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一名太監捧著加急奏報跪倒在地:陛下,山西八百裡加急!澤州府大疫,高平、陽城、沁水三縣疫情嚴重,夏麥無收,秋旱接踵啊!
朱由校接過奏報,臉色愈發凝重:驚鴻,看來你所說的小冰河期,真的來了。
沈驚鴻立即躬身:臣請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商議應對之策。
......
次日清晨,內閣值房內氣氛緊張。沈驚鴻站在巨大的大明輿圖前,手指點在山西的位置。
立即啟動防疫應急製。他的聲音堅定有力,第一,在疫區周邊設立隔離區,病患集中救治;第二,太醫院派出精乾醫官,攜帶新研製的消毒粉前往;第三,調撥糧食,實行以工代賑。
這時,值房外傳來通報:沈閣老,蘇山長求見。
隻見蘇卿卿身著素雅官服,帶著弟子吳有性快步走入。雖然已是大明醫學院山長,但她依然保持著那份獨特的嫻靜氣質。
陛下,沈大人,蘇卿卿微微欠身,根據夫君...沈大人提供的思路,我們研製出了新的防疫方劑。
吳有性上前補充道:學生根據沈大人所說的微生物致病理論,發現此次疫情可通過蚊蟲鼠蚤傳播。建議大力滅鼠除蟲,同時推廣煮沸飲水。
沈驚鴻讚許地點頭:好!立即在山西建立防疫體係。記住,要以科學的方法抗疫,不能迷信巫醫。
就在防疫方案剛剛確定時,又一封急報傳來:陝西旱蝗災情加劇,耀州、澄城等地百姓死亡過半,流民開始向河南方向逃亡。
真是禍不單行。首輔葉向高歎息道。
沈驚鴻卻顯得格外鎮定:首輔大人不必憂心。立即從湖廣調糧五十萬石入陝,在主要官道設立賑濟點。同時組織流民修建關中水利網,既解決眼前生計,又為長遠抗旱打下基礎。
戶部尚書忍不住質疑:沈閣老,如此大規模調糧,國庫恐怕...
若任流民四散,鎮壓所費何止百萬?沈驚鴻直接打斷,而今以工代賑,既安頓了流民,又修建了水利,一舉兩得。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語氣變得深沉:諸位,這不是普通的災年。根據我的研究,這樣異常的氣候可能會持續數十年。我們必須建立一套能夠應對長期天災的體係。
......
一個月後,大明醫學院內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蘇卿卿興奮地向沈驚鴻展示著實驗室中的成果:夫君,按照你提供的思路,我們從發黴的瓜果中提取出了一種奇特的物質,命名為青黴素。在動物試驗中,它對許多病症都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