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瑤仔細看看香雲紗做的衣服,腦子裡想象蘇媽媽穿上它會是什麼樣的形象。
剛開始真的不怪她不想著媽媽。
實在是香雲紗做出來的衣服風格,和蘇媽媽平時穿的衣服風格差的好大。
其實香雲紗的顏色比較暗,做出來的服飾,與其說是女裝,倒不如說更偏女性化,屬於那種男女都能穿的中式風格。
沈星瑤猜測,是因為要上拍賣會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買才會這麼做吧。
不過肥肥大大的,還有可以修改的空間。
問題是她忽然覺得不用修改,媽媽穿著應該也能挺漂亮的。
“我感覺這衣服確實挺適合媽媽,我直接拍下來吧,我們三個一起送給媽媽的禮物。”
沈星瑤看到蘇見野看銀行卡餘額的動作了。
就他那點零花錢,還是留著自己花吧。
不過新的一年了,好像應該再給弟弟轉點零花錢。
但是隨即這個想法就被沈星瑤拋到腦後了。
還有10來天就放假了,等過年和壓歲錢一起給他吧。
沈星瑤拍下這件衣服的時候就出了兩次價。
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穿衣風格,有些人也不是不喜歡這個衣服,就是覺得買了也沒有場合穿,買它乾啥?
衣服束之高閣,也是浪費。
這樣有傳統文化的衣服,就應該大大方方的穿出來,讓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
這樣文化才不會斷代。
不然聽都沒聽過,見都沒見過,怎麼可能知道它的好。
順利拿下香雲紗衣服之後,緊接著就又來了一樣好東西。
“咱們國家的好東西還真不少。好多東西既沒聽過也沒見過。”
看過香雲紗,又來了一個緙絲。
許多人都對“一寸緙絲一寸金”這句話有所耳聞。
這可不是一句空穴來風的話,而是因為緙絲這種工藝實在是太過耗費時間和精力了。
即便是一位技術嫻熟的工匠,一天下來也隻能織出區區幾厘米的緙絲。
現代工藝也替代不了這樣的手工匠人。
要知道,這可是在他們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狀態下才能達到的成果。
可以說,緙絲所耗費的不僅僅是大量的時間,更是工匠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心神。
緙絲之所以如此珍貴,正是因為它是一種將時光織入纖維的藝術。
每一根絲線都承載著工匠們的心血和時間,而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無論是色彩還是質感,都堪稱無與倫比。
而緙絲的核心技藝,被人們稱為“通經斷緯”。
這四個字,可以說是緙絲的靈魂所在,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緙”與“刻”同音同義,意味著緙絲的花紋就如同雕刻一般,精美絕倫。
在緙絲的製作過程中,匠人需要在垂直的經線下,手持無數個小梭子,根據圖案的色彩,局部地穿引水平的緯線。
這些緯線並不會貫穿整個畫麵,而是在圖案之間形成了一種類似“水路”的空隙,使得整個圖案看起來就像是經過精心雕琢而成的一樣。
當你將緙絲拿在手中時,會感覺到它的質地溫潤而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