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轉世奇謀試星主,幻海危局驚國師_開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開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員 > 第76章 轉世奇謀試星主,幻海危局驚國師

第76章 轉世奇謀試星主,幻海危局驚國師(2 / 2)

一旦秋無際接受了這個“轉世道歉”的方案,接下了王爵和封地,那她就等於在天下人麵前,親口承認了皇帝“盛天啟轉世”的身份,認可了這份懺悔的“真實性”,並將星辰宗的利益與景國皇室進行了深度綁定。

如果她日後反悔,再次起兵,那她就是背信棄義、食言而肥的小人!

星辰宗千年積累的“悲情正義”形象將瞬間崩塌,從“討還公道的複仇者”變成“反複無常的叛亂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祖師嬴玥的傳承都會因此蒙羞!

屆時,天下人心,還會站在她那邊嗎?

皇帝和尹惜君用巨大的利益和正統名分,給秋無際和星辰宗套上了一個幾乎無法掙脫的枷鎖!要麼接受,化乾戈為玉帛,大家都有好處;要麼拒絕,或者日後反叛,就要背負千古罵名,自絕於天下。

好狠辣的陽謀!好精妙的算計!

秦放看著尹惜君那張蒼白而平靜的臉,背後不禁升起一股寒意。這女人,將人心、名聲、利益算計到了極致。

“王爵……封國……”

秦放咂摸著這幾個詞,臉上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聽起來倒是誘人。不過,這出‘轉世’的大戲,具體打算怎麼演?總不能皇帝陛下自己跑到天牢裡,對著秋無際說‘秋宗主啊,我轉世回來了,以前對不起祖師’吧?這未免也太兒戲了。”

尹惜君似乎早就料到他有此一問,淡淡道:“此事關乎國體,豈會兒戲?陛下屆時會動用玉璽之力,彙聚國運,製造異象。本座亦會從旁協助,確保‘覺醒’過程足夠震撼人心……令人信服。細節方麵,本座自有安排,星主不必擔憂。”

她說得輕描淡寫,但秦放能想象到,那必然是一場精心策劃、調動了龐大資源和人力的“視覺奇跡”,旨在從心理和視覺上徹底擊垮旁觀者的疑慮。

秦放還感覺到,就在尹惜君話音剛落的瞬間,她周身的氣息猛地一滯!

那原本就虛幻的身影劇烈地波動了一下,仿佛受到了某種巨大的衝擊!

兜帽下,她那雙深邃的眼眸中爆發出極度震驚和難以置信的光芒,臉色瞬間變得比剛才施展咒命術後還要難看!

“不對……等等!”

她失聲低語,聲音竟帶上了一絲罕見的慌亂:“玉璽之力……國運異象……幻術……”

秦放被她這突如其來的反應弄得一愣:“怎麼了?”

尹惜君猛地抬頭,目光似乎穿透了無儘空間,看向了京都方向,語氣變得急促而冰冷:“寒驚容!清平教那個妖女!她剛剛覺醒,其異能正是幻術與媚功!若……若她早已暗中投靠了某位皇子,或者其本身就有巨大圖謀……她會不會就是在等這個時候?!”

她的思維飛速運轉,一個可怕的推測讓她如墜冰窟:“陛下動用玉璽,彙聚國運,本意是製造‘轉世覺醒’的宏大景象。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波動和精神牽引!若寒驚容趁此機會,暗中施展其最高深的幻術,將她的幻象嵌入甚至覆蓋掉陛下製造的‘異象’……”

“那屆時,文武百官、京都百姓看到的‘盛天啟轉世覺醒’,將不再是陛下想要他們看到的畫麵!而可能是完全受寒驚容操控的、為她自身目的服務的幻境!她甚至可以借此……直接坐實自己‘天命所歸’的身份,乃至……更進一步的野心!”

這個可能性讓尹惜君通體生寒!

她千算萬算,算計了秋無際的剛烈,算計了秦放的變數,算計了朝堂的平衡,卻差點漏算了寒驚容這個剛剛覺醒、看似隻是野心勃勃想要攀附太子的女人,竟可能擁有如此可怕的風險和時機把握能力!

若真讓她得逞,那就不是皇室與星辰宗和解了,而是整個景國的法統和未來,都可能被一個擅長幻術的妖女玩弄於股掌之間!

秦放聽完,也瞬間明白了其中的凶險,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若是她直接宣稱,是祖師轉世……

他摸了摸鼻子,看著眼前這位算無遺策的國師首次露出如此失態的模樣,不禁歎了口氣。

“看來……這京都的水,比我想象的還要渾啊。國師大人,你這盤棋,似乎進了不止一條過江猛龍啊。”

尹惜君沒有理會他的調侃,她迅速冷靜下來,但眼神中的凝重和急迫卻絲毫未減。她深深看了一眼秦放:“計劃必須進行調整!秦星主,你必須儘快隨我前往京都!不僅是為了秋無際,更是為了阻止可能發生的、更可怕的混亂!”

“入京之後,立即接觸秋無際,試探她的口風。至於寒驚容和玉璽之事……本座立刻回稟陛下,早做防範!”

秦放看著說完後就默然傳訊的尹惜君,又看了看遠處依舊在調息的白淺和舔著爪子的白虎“旺財”,隻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他歎了口氣,喃喃自語地:“秋大姐啊秋大姐,你這攤子,可真是不好接啊……”

喜歡開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員請大家收藏:()開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