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回到家,江振邦身上總帶著一身塵土和汗味。母親王秀紅心疼得直念叨,他卻隻是擺擺手,扒拉兩口飯就鑽進自己房間,反鎖上門。
台燈下,他奮筆疾書,將白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全部傾注於筆端。桌上的資料越堆越高,牆上掛的興寧市地圖,被他用各色圖釘和標記筆畫得密密麻麻。
轉眼間,江振邦已經調研了十多天的時間,日子來到了7月22號的清晨。
一家人吃著早餐,邊吃邊聊。
因為是周六,姐夫李然也在家休息,正在抱著一歲的兒子李明煥吃飯。小家夥咿咿呀呀地叫著,伸著胖乎乎的小手要抓桌上的雞蛋,嘴裡咿咿呀呀的:“吃,切!呼~”
“吃什麼啊,吃你好不好?”江振邦惡作劇地伸手輕輕捏了捏外甥的臉蛋:“正好餐桌上沒肉…讓我咬一口!”
李然指著江振邦,對兒子道:“叫舅舅,快說舅舅你彆咬我啦!疼!”
江振邦逗弄著外甥,看他擺出要哭的架勢後,連忙收手,挑起話題道:“姐夫,我聽姐說你們行開始搞電子化了?”
李然抱著兒子,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對,行裡進了六台微機,因為我專業對口,領導讓我負責軟硬件維護,以後就不用做櫃員了。”
“那你的工作能省心不少啊!”
李然說:“是省心了,但也不輕鬆,工資也沒漲。”
江振邦又問:“那六台電腦都是什麼配置?”
“486處理器,4兆內存,120兆硬盤。”李然說起技術問題明顯談興見長:“配置不低了,我們現在正在測試一套儲蓄管理係統,以後客戶存取款就不用手工記賬,直接電腦操作。”
江振邦問:“姐夫,你覺得電腦這個東西,以後會像電視一樣在國內家家戶戶都普及嗎?”
“那恐怕是很久以後的事兒了。”李然搖頭道:“現在一台電腦要上萬,普通老百姓哪買得起?”
“電腦價格會降的,人民收入也會上漲的,就像電視一樣,起初也很貴,現在職工家庭不也都用上了嘛?”
江振邦透過早餐間的閒聊,委婉的在向家人透露關於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未來藍圖。
他們正處於時代浪潮的關鍵時間點,即將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卻渾然不知。
李然大學就是計算機專業,作為業內人士更懂一點,但他也完全想象不到,互聯網和計算機究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然隻是在聽到江振邦說什麼‘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網上購物’‘社交通訊’等概念時,感覺很新奇,認真地與其探討起來。
老媽王秀紅聽不懂,索性抱過孩子喂飯,姐姐江悅偶爾插一嘴,江大鷹則全程沉默,一邊埋頭吃飯,一邊聚精會神地觀看著手中的筆記本。
那是江振邦已經寫了一半的規劃報告。
越看,江大鷹越投入。
其他人都吃完了,他還一手拿著筷子,一手翻動書頁,在老媽的催促下,才抱著筆記本坐到客廳的沙發上。
“那你們去換衣服,咱們這就出發。爸,車我開走了啊,我和姐姐、姐夫一起下鄉調研。”
九點鐘,江振邦到鞋櫃處換鞋子,喊了一句,他剛才和二人商量好了,調研之餘也和姐姐一家人到鄉下玩玩,散散心。
“等等。”
就在他穿鞋的時候,江大鷹終於清醒了,猛然抬頭道:“你彆去了,今天你得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