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劉學義的提問,江大鷹和周立偉一點也沒替江振邦擔心,因為二人此前已經和他多次討論過了。
這時候,江振邦也不過是流利地再回答一遍:“咱們興寧的財政狀況確實不太好,具體原因我已經在在報告中分析了,所以裡麵的所有規劃我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想要落實用不了多少錢,更不用靠行政命令強壓,強製農民去種,要靠市場引導,讓老百姓覺得做這個能賺錢,他們自己就去搞了。政府要做的不是下任務,而是搭台子、給政策、做服務。在宣傳、技術、貸款、銷售渠道上給他們支持就行了。”
江振邦頓了頓,組織語言,繼續道:“先說遠的,東陸省的聖光市也是個縣級市,他們自八十年代就開始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迅速帶領當地農民走上致富之路,並為全國的農業產業化提供範本。”
“1990年,聖光縣委書記決定在全縣範圍內推廣轄區內三朱村的蔬菜大棚技術。這一決策迅速為聖光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到了五年後的今天,那裡的農民有一半都是萬元戶,聖光因此也被媒體冠以東國蔬菜之都的稱號……”
“我們奉省和東陸省的氣候有差異,在技術上可以因地製宜,不能隻搞大棚種蔬菜,但道理是相通的,我們可以種其他經濟農作物,隻要規模化、產業化,就一定能讓農民致富。”
“再說近的,有個老兵精品果蔬店昨天開業了,就在市醫院對麵,離政府兩三百米遠,劉叔您知道麼?”
江振邦直接稱呼為叔,江大鷹立刻佯怒斥責:“沒大沒小,叫市長,工作的時候稱呼職務!”
江振邦端碗笑:“我這不還沒工作嗎?”
劉學義不太在意地擺手,談正事:“那家店開業的當天很熱鬨,上班路上我見到了。看了這報告,我才知道原來是你給出的主意…當天一萬七的營收?確定麼?”
“準確無誤,而且是受到了貨源限製,如果貨源充足,翻倍還不止。”
江振邦給出肯定的答案,然後說道:“這個數據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由於過於匆忙,我沒來得及在報告中展開細寫。”
“上午我仔細想了想,發現這個果蔬店,就是我報告裡‘農+工+服’三產立體模型的一個最微觀、最鮮活的樣本。”
“農業層麵,它的貨源來自丁建國這樣的特色種植規模戶,直接打通了從田間到貨架的渠道,形成了一個小型的自產自銷的產業鏈,減少了中間商,保證了產品的新鮮度和農民的利潤,如果這樣的果蔬店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那麼對興寧市農業發展的推進力度也就越大……”
“工業層麵,老兵精品果蔬店采用了統一的品牌包裝、定製的禮盒,這就是農產品的初級工業化。未來還可以延伸到果乾、果醬這些深加工產品,附加值會更高……”
“至於第三產業層麵,這個果蔬店就是屬於三產中的零售行業,它提供了整潔的購物環境、會員製的精準服務、還有開業時的一係列營銷活動,都是它取得這樣一個開門紅的因素……”
“當然,最核心的一點還是市場有需求,市民需要這種質量好的水果和蔬菜!並且想吃到更多、更好、更便宜的水果和蔬菜,那我們就做好宣傳,鼓勵老百姓去種,讓丁建國也成立合作社帶動其他農民去種,這是符合市場規律,而且也符合中樞政策的。”
劉學義稍放下筷子,示意繼續:“什麼政策?你繼續講。”
江振邦流利地敘述道:“自1988年,我國啟動了菜籃子工程,旨在緩解當時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通過建立生產基地和服務體係來保障城鄉居民的食品供應。今年初,中樞又在《關於做好199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中再次明確提出,要抓緊組織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增加菜籃子建設投資,建設一批新的蔬菜、肉蛋奶和水產品生產基地,把‘菜籃子’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但實際上,我省作為老工業基地,麵臨一定的財政壓力,在各項農業投入上不多。隻有在省內南部的個彆經濟發達城市,才有錢對農業進行投資,並形成了一批規模化的冬季蔬果生產基地……他們的財政有錢,可以投資,但沒錢也有沒錢的玩法,我們興寧未必不能後來居上。還是那句話,市場引導!”
劉學義聽明白了,但仍反問道:“那個果蔬店我也看過,裡麵的麵積不大,雖然在開業當天取得了上萬的營業額。但你說它能帶動興寧農業發展,是不是有些誇大其詞了?”
江振邦道:“單看一個店,確實不算什麼。但丁建國馬上要擴建一店,增加貨物種類。而且他還有一個二店正在裝修,地址是建委家屬區附近,距離開業也不遠了。”
然後,他話鋒陡然一轉:“最重要的是老兵果蔬店的成功,證明了超市這種零售模式在興寧是可行的,那在整個東三省也能走得通。”
“目前我國的零售業還處於一個探索期,老百姓買東西,要麼去供銷社、國營百貨,要麼就是去菜市場。前者購物體驗差,後者環境臟亂。但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種狀況必然會改變。”
“我個人判斷,接下來的零售業一定會朝著發達國家那種‘超級市場’,也就是連鎖超市的道路發展。”
江大鷹插話:“這個所謂的超市,類似咱們興寧的輕工商廈,海灣市的國營百貨大樓,但賣的東西不是衣服,而是蔬菜水果、煙酒糖茶、日雜用品。把這些貨物開放陳列、顧客自助選購,最後通過統一收銀結算…這就是超市的經營方式。”
劉學義沉吟道:“我今年三月去首都出差的時候,也在一家超市買了點東西。模式確實很新穎方便,整個海灣市都沒有超市嗎?”
江振邦搖了搖頭:“據我所知是沒有,整個奉省乃至東三省似乎都沒有。丁建國開的這家果蔬店目前也算不上超市,但他有向這方麵發展的打算,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了消費者的急需,很快就會有其他聰明人,也學著丁建國在其他街道開店。”
“未來隨著這些果蔬店數量增加,為了保證充足、穩定、高質量的貨源,它們就必須反過來深度介入上遊的農業生產。它們需要建立自己的采購標準,需要和農民簽訂長期供貨合同,需要指導農民種植市場需要的品種。為了降低成本,它甚至會自己投資,建立大規模的生產基地……”
劉學義扒了口飯,慢慢咀嚼下咽,隨後望著江振邦緩緩點頭:“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政府現在愁什麼?愁財政沒錢,沒辦法大規模投資農業。愁不知道該種什麼,怕種出來的東西賣不掉。愁農民單打獨鬥,形不成規模,沒有議價權。”
江振邦連連說對:“您站的高,望的遠,講的非常精準!所以如果興寧如果能誕生出一家甚至多家大型連鎖超市,這些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超市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市場引擎,它會用訂單告訴農民該種什麼,用采購標準倒逼農業技術升級,用規模化需求催生農民合作社。政府需要做的,不再是直接下場當運動員,而是當好裁判員和服務員,市場會自己催生出東三省第一家連鎖超市,以及興寧甚至全海灣市的第一個冬季蔬果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