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陸續又有幾位副市長趕到。
八點半,八位副市長儘數到齊。
劉學義清了清嗓子,沉聲道:“同誌們都到了,正式開會,但文件很長,我就不念了。大家先看,看完的可以小聲討論,沒看完的挑重點,選擇自己分管的領域儘快看。”
一時間,會議室裡隻剩下翻動紙張的沙沙聲。
又過了十幾分鐘,討論聲漸漸響起……
“這個‘一鄉一品’的思路是好的,報告中舉的幾個例子也比較貼合實際情況,但隻靠市場引導,憑借那什麼果蔬超市來與各地農戶對接、成立農業合作社的合作,見效會不會不太慢?這真能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嘛?形成產業規模嗎?”
“不然還能咋辦?咱們市裡財政這個情況,怎麼支持?”
一位分管農業的副市長皺著眉:“報告裡說得很好,要是用行政命令強壓,萬一市場有個風吹草動,老百姓罵娘是輕的,搞不好要出大事。先試點,那個果蔬超市的老板不就在豐台嗎,從豐台鎮開始,不能一上來就全麵鋪開。找一兩個鄉鎮,集中資源,做出個樣板來,以點帶麵。”
主管文旅的副市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旅這部分,我看了很受啟發。從興寧古城的文化內涵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古城曆史典故,在此創辦明代文化節、興寧民俗節……”
“選取一條街,集中布置特色商鋪、小吃攤、傳統作坊。鼓勵居民按傳統風貌修繕自家院落,同時引進幾家有品質的茶館、手工作坊…思路非常好,但還是要投入啊,投入多少錢?又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呢?報告上的預期過於理想化,還是要進一步算細賬。”
“成立泳裝協會沒問題,但國企改革的事兒是不是再緩一緩?我看省內大部分城市都沒有動,咱們現在連個借鑒都沒有,這文件上寫的思路看似條條是道,但這事兒畢竟涉及幾千個家庭的飯碗呐……”
一時間,會議室裡議論紛紛。
各位副市長都是在各自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看問題的角度刁鑽又實際。
他們認可報告的宏大構想和具體規劃,但在執行層麵的困難,也看得一清二楚。
江振邦坐在末位,靜靜地聽著,手中的筆偶爾在筆記本上劃過。
這些問題,他早已預料到,甚至在報告的腹稿中,對這些問題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但他現在隻是個記錄員,輪不到他發言。
什麼級彆做什麼事兒,江振邦寫那篇調研報告的最初目的,就是在劉學義麵前證明自身價值,拉近二人的關係,在對方眼中掛上號,進入提拔快車道……如今目的達到了,那就夠了。
如果他進一步在會上對幾位副市長指點江山,侃侃而談,那就是恃才傲物、蠢不知足。
劉學義已經委婉地提醒過了:我知道你的才華了,以後你要學會藏!
“同誌們說的都非常好,困難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也都是我們必須麵對的。但是……”
劉學義沒有打斷他們的討論,他需要的就是這種碰撞。等討論聲漸小,他才抬手往下壓了壓,語氣陡然加重: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乾事,不能因為怕擔風險就畏縮不前!這份報告內容詳實,調研方法靈活多樣,對基層調研情況進行了全麵梳理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調研結果真實可靠,報告中的指出的問題,給出的對策,為我們興寧市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向。”
“它在我市原發展計劃的基礎上,描繪出了一個更清晰的戰略目標,一個差異化、內生型的縣域發展道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不能再用老眼光、老辦法去解決新問題!”
劉學義環視一圈,目光銳利:“今天,我們討論的也是大方向,先把調子定下來!”
“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把這篇報告的核心思想,融合到興寧市政府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經濟發展工作當中去!為什麼呢?我有三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