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職工群眾,對興寧的改革是真的擁護,還是敢怒不敢言?聘任的那些廠長,能不能擔起責任?穩定發展是大局,這個道理你應該清楚。”
古君一口氣說了三點,每一條都直擊要害,清晰地勾勒出了此次調研的任務輪廓,其分量之重,遠超一次普通的省級視察。
“你要給我一份實事求是的報告。不要媒體上的那些浮誇之詞,也不要地方乾部遞上來的成績單。我要看最真實的興寧,最真實的改革現狀。”
方清源聽得心頭一緊,他知道,這次省政府自發調研,似乎已經變成一場由中樞直接布置的摸底考試。
“好的,您放心,調研完畢後,奉省會形成一份材料,直接上報給書記處。”
“嗯,興寧市是很有代表性的。”
電話那頭,古君的聲音放緩了一些,思索著答道:“彆看它隻是個小縣城,但報告裡講了嘛,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興衰。”
“興寧市的經濟體製轉型、國企改革的陣痛、反腐的餘音、社會的輿論、還有新生力量的冒頭……各種矛盾和機遇都湊到了一起,聲音不小!”
古君道:“最近上麵有好幾位領導,都因興寧的反腐影響和興科的營銷廣告,對這個小城市表示了關注,總相也問了一嘴。”
“所以你這次去,算是打個前站。你的報告要是紮實,也為後續的工作,打個好基礎。”
後續的工作?中樞領導也有親臨興寧的打算?
方清源握著話筒,語氣依舊沉穩如初:“請古書記放心,我知道這次調研的意義了,我一定把一個真實的興寧帶回來。”
“好。”
古君帶上了一絲語重心長的味道:“奉省是老工業基地,情況很嚴峻,興寧這盤棋如果走活了,就是給你們奉省,甚至全國的經濟體製改革,都趟出了一條可供參考的新路子。所以,你的擔子很重啊。”
方清源的腰背愈發挺直,鄭重地回答:“我一定不辜負您和組織的期望!”
“那我就等你的報告了,再見吧。”
電話乾脆利落地掛斷了。
辦公室裡恢複了之前的安靜,方清源將話筒輕輕放回機座,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這才坐回椅子上。
辦公室裡的空氣卻因為那通電話,變得格外凝重。
羅少康坐在沙發上,後背挺得筆直,他看著方清源,試探著開口:“書記處的古書記?”
“嗯。”
方清源點點頭,將茶杯放回桌麵,發出清脆的一聲輕響。
羅少康的臉上閃過一抹驚異,隨即沉吟著:“興寧那邊動靜是鬨得大了點,但這應該是露臉的好事。我最近多方打聽過,興科公司和興寧的那些成績,都是實打實的,沒有水分。”
“還是眼見為實吧。”
方清源的指節在紅木辦公桌上輕輕叩擊著,發出規律的篤篤聲。
他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拿起另一部黑色的座機,撥了一個內線號碼。
“小高。”
電話接通,他直接下達指令:“通知一下,關於15號去興寧的調研人員,再做些調整。”
“在原有省府辦、計委、體改委、國資等部門的基礎上,再增加幾個單位。”
“省經貿委、農業廳,勞動廳、審計廳、文化廳、旅遊局……請以上這些部門的一把手都要帶兩位相關業務骨乾,加入這次的聯合調研組,如果一把手沒時間,就派副職領導去。”
電話那頭的秘書顯然被這龐大的陣仗驚了一下,停頓了半秒才連忙應下。
掛斷電話,方清源看向羅少康:“你要是有空的話,十五號那天也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羅少康稍作思考,答道:“行,下周我有時間。”
方清源沉吟道:“我一會還得跟書記彙報一下,組織部的王部長最好也能一同前往。”
羅少康聞言,心裡豁然開朗,點頭應和:“這是理所應當的,無論興寧是出了成績還是在弄虛作假,人事上都要提前介入,做到有備無患了。”
方清源沒再說話,隻是將目光投向窗外。
省城的權力中心,正準備對興寧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
而此刻興寧市委的領導們正在召開常委會,對此卻渾然不覺。
但這次興寧市常委會的主題,討論的也是人事問題——關於興科集團董事長江振邦同誌的正科級正式組織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