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秘書長何有為點頭:“對,就是他。”
“那就難怪了。”
金瑞澤的筆在“江振邦”三個字上畫了個圈,“小小年紀,既有紮實的理論功底,還有全局思維、戰略眼光,又有驚人的實踐能力,媒體的報道看來沒有誇大其詞,我們奉省確實是出了個傑出的青年乾部。”
微微一頓,金瑞澤感慨道:“少有呀,難得啊!”
有了省委書記的定調,會議室裡對江振邦的評價風向瞬間轉變,剛才還存在的些許疑慮,此刻都化作了驚歎和欣賞。
“書記說的對,這個小江同誌,不止搞企業很厲害,眼光和格局也是一等的。”
組織部長王誌成沉吟道:“誇張一點講,從那篇調研報告,以及當下興科集團和興寧市的發展成果來看,再從我個人和他短暫的接觸經曆分析。我個人認為,現在讓他做個縣長,那都是綽綽有餘的。”
眾位領導聞言都有些驚訝,靜下來聽他給出理由。
王誌成加重了語氣,繼續補充自己的看法:“雖然接觸時間比較短,但我對這個年輕人的印象很深,總結起來有幾點。”
“第一,是政治素養極高。他不是死記硬背文件,而是真正吃透了中樞和省裡的精神,並且能創造性地結合地方實際去運用。在國企改革中,他那‘三個必須’的提法,既守住了底線,又搞活了企業,這本身就是對國企改革方向最生動的詮釋,少康省長的評價是,可以當成典型案例來在全省推廣了。”
“第二,是他的統籌能力和發展經濟的本領,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各位要知道,他不止是推動了興寧市的國企改革,興寧市整體經濟的盤活,從泳裝到超市,從農業到文旅,背後都有他的影子,都離不開他寫的那篇縣域調研報告。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具備了駕馭一個地區複雜經濟局麵的宏觀能力。”
“第三,是綜合管理能力極強。截止我離開那天,興科集團員工已有一千九百人,管理這樣一個現代大公司的難度,大家應該都能明白,不亞於一個管理一個縣呐。而在興寧調研的時候,我讓秘書私下走訪,發現無論是管理還是基層員工,對小江同誌都是交口稱讚的。興寧其他十餘家國企老總,對小江同誌也是恭敬有佳。”
“第四,是他的心理素質和言談舉止。當時,省長、我和少康同誌叫他進來吃飯,他全程不卑不亢,沉穩練達,很從容,完全不像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麵對尖銳問題,他也能應對自如,甚至還能舉重若輕地開個玩笑。”
“第五,是他的思想素養與優良作風,通過他一手塑造了興科,自己一分股權不要,卻把股權分給接班人和骨乾員工,大家足以見其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對我黨事業的忠誠品質。”
王誌成最後總結道:“所以我認為,對於這樣的人才,我們組織部門可以大膽使用,不拘一格。他的出現,本身就是我們乾部年輕化政策的最好證明。”
眾領導眼神交錯,微微點頭,不知是讚同還是彆的什麼意思。
羅少康看了一眼一直沉默的方清源,後者表情平靜如水。
省委副書記,省會奉陽市的市委書記周學軍,笑道:“我還是頭一次聽王部長用這麼大的力度,全方麵的誇獎一個乾部,還是一個年輕人,罕見呐!”
王誌成微笑:“人才難得啊,忍不住多講了兩句。”
“確實,不過小江同誌的能力大家實際都不懷疑,就是年齡太小啦。”
“小一點好啊,小一點更有培養價值嘛。”
“這種年輕的乾部,就是要好好嗬護,重點培養!”
王誌成又道:“如果後續興科正式省屬,我個人建議,可以考慮直接把興科暫時提為正處級,讓江振邦同誌繼續擔任董事長,興科現書記陳玉彬同誌四月份就退休了,到時可以考慮再排一個熟悉黨務工作的老同誌,和他搭班子。”
方清源終於控製不住表情,眼皮一跳,心中無語,這餅還沒到鍋裡來呢,你就想著怎麼吃了?
不過王誌成這麼一講,話題又回到正軌:興科的股權劃分!
常務副省長黃毅問:“少康省長,這個433的比例,確定是談不下來了嗎?興科三成可以,但興寧市這塊你可以再做做工作嘛,起碼要保證省裡掌控51%的股權啊。”
言外之意,就是分而劃之,給興寧市的兩個主官上上壓力。
“不好做工作啊。”
羅少康則解釋道:“雖然正式談判開始沒幾天,但此前聯合工作組一直在興科駐紮,三方私下聊了很多次了,這就是他們的最後條件。”
“而且,小江同誌本身就是興寧人,他和興寧市的兩位主官統一戰線了,堅持一定要按這個比例來。他這一堅持,興寧市兩個主官也很有底氣。”
討論陷入了僵局。
就在這時,一直主張強硬的專職副書記趙國斌,忽然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建議。
“既然我們在這裡爭不出個所以然,我倒有個想法。”
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趙國斌靠在椅背上,環視一圈:“剛才我聽王部長對這個小江同誌的評價如此之高,我都對他有點好奇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不少人也抱著我這個想法。”
“那我們不如把這個小江同誌請過來,到我們常委會上,讓他自己來講一講。”
“讓他跟我們親自闡述一下,他那個四三三的方案,到底是怎麼想的。也讓我們大家,都聽一聽來自改革第一線的年輕人的聲音。”
趙國斌的話音落下,三號小會議室內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安靜。
在座的都是奉省權力金字塔尖的人物,哪個不是心思深沉,城府似海。
趙國斌這個提議,看似是想給改革一線的年輕人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江振邦進入各位省委大員們的視野,是對他的賞識、青睞。
但是,這實則暗藏機鋒,是一步相當陰險的棋!
這就是捧殺,是上屋抽梯計謀中的圈套!!
把一個年僅二十一歲的正科級乾部,直接拎到決定全省命運的省委常委會上,讓他當著十一位省委常委的麵,為自己那個四三三的大膽方案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