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以後。
整個省城,乃至全省的各個縣市,都因為一份報紙和一則電視新聞而沸騰了。
《省城日報》的頭版頭條,用醒目的黑體大字寫著——《中醫瑰寶創奇跡,一副草藥救外賓!》
省電視台的早間新聞,也用了整整五分鐘的時間,詳細報道了此次事件。
新聞裡,省醫院的院長和幾位專家,麵對鏡頭,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這次能夠成功化解危機,我們首先要感謝的,不是我們醫院的專家團隊,而是一位來自民間的年輕中醫……”
“他以《傷寒雜病論》中的‘藿香正氣散’為基礎,辨證施治,膽大心細,僅用幾味最尋常的藥材,就起到了扶正祛邪,藥到病除的神奇效果,這充分證明了我們傳統中醫的博大精深和科學性!”
新聞沒有直接點出林墨的名字,這是王主任特意囑咐的,他怕過早的曝光會打擾到林墨的清淨。
但是,報道中反複提及的“杏花鎮”、“年輕中醫”、“清清百草閣”這幾個關鍵詞,已經足以讓無數人將目光,聚焦到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
一時間,杏花鎮,林墨,清清百草閣,成了全省最熱門的話題。
這個消息傳到杏花鎮,更是掀起了十二級的地震。
鎮上的人們奔走相告,臉上帶著與有榮焉的自豪和狂熱。
“聽說了嗎?咱們鎮的林神醫,上省報了!上電視了!”
“何止啊!我聽我城裡親戚說,林神醫這次是救了外國人!給咱們國家爭光了!”
“我的乖乖!林神醫這是要成全國的名人啦!”
於是,當清清百草閣的大門再次打開時,門口的景象,已經不能用“火爆”來形容了。
那是一片真正的人山人海。
隊伍比昨天長了三倍不止,黑壓壓的人頭從街頭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街尾。來的人裡,不僅有十裡八鄉的村民,甚至還有許多從省城、從其他縣市慕名開著車趕來的人。
他們不隻是為了買那兩毛錢一包的防疫茶,更多的人,是想親眼看一看,這位傳說中的“年輕神醫”,究竟是何方神聖。
鋪子裡,李秀蓮和林大山看著這陣仗,腿肚子都有些發軟。
就在這時,一黑色轎車,在人群外停了下來。
車門打開,張縣長和劉建設快步走了下來。
他們今天的神態,和昨天截然不同,臉上寫滿了敬畏和急切。
“大家讓一讓!讓一讓!縣領導來了!”劉建設親自在前麵開道。
人群自動分開一條路。
張縣長手裡捧著一個紅色的文件夾,大步流星地走到林墨麵前。
“林墨同誌!”他的聲音洪亮而激動,完全沒有了縣長的架子,更像一個來報喜的信使。
他高高舉起手中的文件夾,展示給在場的所有人看。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並報請省裡批準!我宣布,‘清清百草閣藥材生產合作社’,於今日,正式成立!”
他打開文件夾,拿出那份蓋著鮮紅大印的官方文件。
“林墨同誌,將擔任我們合作社的第一任理事長!全麵負責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和發展!”
張縣長這番話,是通過一個鐵皮喇叭喊出來的,聲音傳遍了整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