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了林為國的住處和基本活動規律後,李滿倉並沒有急於采取進一步行動。
他知道,麵對這樣一個潛伏多年的老牌特務,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前功儘棄。
接下來的兩天,李滿倉如同一個真正的幽靈,在樺市第一機械廠周邊遊蕩。
他變換著不同的裝扮和觀察點,遠遠地監視著林為國的動向。
林為國的生活規律得令人發指——每天早上七點十分左右出門上班,下午五點半左右下班回家,途中偶爾會在副食店或糧店停留,購買少量生活必需品,然後便徑直回到家中,幾乎不再外出。
這種過分的規律和簡單,在李滿倉看來,本身就是一種不尋常。
一個正常人,總該有些社交活動,有些個人嗜好,但林為國沒有。他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沒有任何漣漪。這更像是一種刻意為之的偽裝。
"必須找到他活動的證據,或者逼他動起來。"李滿倉心中思忖。
直接潛入搜查風險太高,而且未必能找到關鍵證據。
舉報沒有實證。
那麼,隻剩下一個辦法,創造一個機會。
一個計劃在他腦中漸漸成形。
他需要讓林為國感覺到危險,感覺到他精心構建的平靜生活可能被打破,逼他不得不采取行動。
隻要他動起來,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但這個"壓力"必須施加得巧妙,不能直接指向李滿倉自己,也不能讓林為國立刻意識到他的下線已經全軍覆沒。
第二天晚上,月黑風高。
李滿倉換上一身深色衣褲,臉上蒙著布,悄無聲息地再次來到了機械廠家屬院附近。
他沒有靠近林為國所住的三號樓,而是選擇了家屬院外圍一棟正在維修的二層小樓。
這裡視線良好,又能觀察到三號樓單元的入口。
他像一尊石雕般潛伏在二樓未安裝窗戶的窗洞旁,耐心等待著。
時間一點點過去,家屬院的燈光陸續熄滅。
當時針指向午夜,李滿倉開始了行動。
他取出隨身攜帶的一小截木炭,在窗洞旁的牆壁上,快速而準確地畫出了從日裔身上繳獲的那張地圖的核心部分,幾個關鍵的地形標記和一個醒目的紅叉。
這個紅叉的位置,就在他們一直在尋找的地下堡壘區域附近。
畫完後,他退後一步,借著微弱的月光審視自己的作品。
粗糙的線條在斑駁的牆麵上若隱若現,像是某個知情者匆忙間留下的警告,又像是某種不祥的預兆。
做完這一切,他迅速撤離,消失在濃重的夜色中。
這不是直接的證據,而是一個信號,一個暗示。
如果林為國足夠警惕,他或者他的同夥可能會發現這個標記。
這種未知的窺探和暗示,本身就是一種心理上的壓迫。
回到大車店,李滿倉躺在床上,思考著下一步。
直接的壓力已經悄然施加,雖然微妙,但像一根細刺。
接下來,就是等待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