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寒風卷著雪沫,吹拂著李家坳家家戶戶屋簷下掛著的冰淩,卻也吹不散村裡越來越濃的年味兒和一股按捺不住的喜悅。
一九七六年的日曆,即將翻過最後一頁。
對李家坳來說,這一年,是翻天覆地的一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去年被李滿倉抓回來的小野豬崽子,經過一年靈泉水的暗中滋養和精心喂養,長得膘肥體壯,皮毛黑亮。
個頭遠超尋常家豬,每一頭都足有兩百三四十斤重,堪稱豬中的“巨無霸”。
留出一頭最肥的自家過年享用,剩下的五頭,連同村裡今年按規定上交國家的任務豬,一起被趕上了前往公社收購站的拖拉機。
當那五頭格外顯眼的野豬和村裡其他肥豬過秤結算後,帶回的鈔票讓負責去賣豬的王振山和會計手都有些發抖。
光是這五頭野豬,就賣出了令人咋舌的高價,遠超普通家豬!
但這,還隻是開胃小菜。
臘月二十,李家坳生產隊年終分紅大會,在修繕一新的隊部大倉庫裡隆重召開。
倉庫裡擠滿了人,男女老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期盼的笑容,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熱切的氣息。
王振山站在前麵,麵前擺著厚厚的賬本和一遝遝用牛皮紙捆好的大團結。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想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靜,但那微微的顫抖和滿臉的紅光卻出賣了他內心的激動。
“社員同誌們!靜一靜!現在,由我和周支書,向大家公布咱們李家坳生產隊,一九七六年的年終決算和分紅情況!”
倉庫裡瞬間安靜下來,隻剩下粗重的呼吸聲和孩子們偶爾的咿呀聲。
“今年,咱們隊,在全體社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王振山聲音洪亮,“糧食生產,圓滿完成上級任務,口糧分配比去年增加一成半!”
下麵響起一陣滿意的嗡嗡聲。
“但是!”王振山話鋒一轉,用力拍了拍桌上的賬本,“咱們今年收入的大頭,是咱們的‘聚寶盆’,食用菌種植小組!”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過來,眼神火熱。
“從今年春天開始,到年底,咱們的菌房,生產鮮菇、乾菇,主要供應縣鋼鐵廠和公社供銷社,部分乾菇通過胡秋萍同誌的關係賣到了市裡……累計總收入……”他故意拖長了聲音,看著下麵一張張屏息凝神的臉,猛地報出一個數字:
“兩萬三千七百八十五塊六角四分!”
“轟!”
這個數字像一顆炸彈,在人群中引爆了!
兩萬多塊!對於一個偏遠的生產隊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許多老社員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我的娘誒!兩萬多。”
“我不是在做夢吧?”
“菌房子……真成了下金蛋的母雞了!”
驚呼聲、讚歎聲、不敢置信的議論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孩子們雖然不懂具體數字的意義,但看著大人們高興,也跟著又蹦又跳。
周建黨笑著壓了壓手,接過話頭:“收入是高,但咱們也要看到不足。
這兩萬多的收入,是在咱們目前隻有幾間舊倉庫改造的菌房裡,靠著大家加班加點、精心伺候才得來的。
產量還遠遠達不到極限!地方小,條件差,限製了咱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