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答案讓李滿倉和旁邊的王秀芹、李滿屯都微微一愣。
這個專業名稱,對他們而言有些陌生。
春梅認真地解釋道:“我在書上看到,外國很多國家因為發展工業,汙染了河流、空氣,破壞了山林。
咱們長白山這麼美,咱們村靠著山林、菌子、人參過日子,我不想將來因為發展,就把這片青山綠水給毀了。
我想學怎麼既能發展,又能保護好咱們的環境。”
她的目光掃過自家整潔的院落,仿佛看到了更遠的未來。
這想法,或許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她父親默默守護這片山林行為的影響。
李滿倉看著女兒,心中震動。
他沒想到,年僅十幾歲的春梅,竟然已經有了如此長遠和清醒的認知。
這比他預想的任何專業,都更讓他感到欣慰。
“好誌氣。”李滿倉鄭重地說道,“保護好腳下的土地,比什麼都重要。”
……
村小改建的學習教室裡,此刻更是沸騰的海洋。
那些這半年來,在李滿倉貢獻出的高中課本指引下,白天黑夜埋頭苦讀的知青和村裡有誌向的年輕人,
原本隻是為了不被時代拋棄,多學點知識,或許能在招工考試中多點優勢,何曾敢奢望大學之門會重新敞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刻,這突如其來的喜訊,讓他們感覺過去半年的所有挑燈夜戰,所有辛苦付出,都擁有了難以估量的價值。
他們複習的,不是彆的,正是即將到來的高考內容。
“蒼天有眼,功夫不負有心人呐!”一個老知青激動地拍著桌子,熱淚盈眶。
“快,快去縣裡報名,彆耽誤了。”有人高聲提醒。
無需更多動員,以胡秋萍為首,所有符合條件、有誌於高考的知青和村裡年輕人,立刻自發組織起來。
王振山和周建黨也鼎力支持,迅速協調了隊裡的拖拉機,拉上這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浩浩蕩蕩、滿懷希望地奔赴縣城報名點。
春梅和鐵蛋也在這支隊伍裡。
春梅緊緊抱著她整理好的複習資料,眼神堅定;鐵蛋則和幾個要好的夥伴熱烈討論著數學習題,摩拳擦掌。
李滿倉和王秀芹、李滿屯站在村口,看著拖拉機車鬥裡那些年輕、充滿朝氣的麵孔,看著他們眼中對知識、對未來的渴望,心中感慨萬千。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王秀芹抹了抹眼角,不知是高興還是不舍。
李滿倉沒有說話,隻是目光深遠。恢複高考,如同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顆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
他的女兒、他的外甥,以及村裡這些年輕人,他們的命運,將由此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這希望的鐘聲,不僅驅散了曆史的陰霾,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知道,屬於春梅、鐵蛋他們這一代人的征程,開始了。
而他,將繼續紮根於此,如同沉默的山巒,為他們,也為腳下這片需要守護的土地,撐起一片堅實的天空。
喜歡1975,彆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彆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