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海波的逃離,石板田村的知青時代終於畫上了句號。
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劉海波的離去,不僅僅是個人的離開,更是那個充滿激情與理想、挑戰與變革的知青歲月的終結。
同時,也給村民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青春記憶。
這些記憶中充滿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烙印。
不知是哪個缺德的家夥,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往知青們曾經居住過那排土牆茅草屋上點了一把火。
一時間,火光衝天,濃煙滾滾!
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夜幕下的天空,顯得格外耀眼。
火舌舔舐著屋頂,將茅草迅速吞噬,發出劈啪作響的聲音,伴隨著熾熱的氣浪向四周擴散,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氣味。
土牆在高溫的炙烤下,開始出現裂痕,仿佛在為即將崩塌的命運哀鳴。
生產隊的村民們聚集在四周,臉上映照著火光,流露出複雜的情感,既有對這簡陋居所的哀悼,也有對火勢蔓延的擔憂。
突然,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了漆黑的天際。
緊接著,雷聲滾滾,仿佛是天神在憤怒地敲打戰鼓,隨後暴雨傾盆而下,如同天河決堤,傾瀉而至。
那些圍觀的村民們在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中驚叫著,四處尋找避雨的地方。
有的躲進了附近的屋簷下,有的慌忙將外衣脫下來頂在頭上,還有的則在雨中奔跑,試圖儘快找到一個可以躲避這場突如其來暴雨的庇護所。
在聽到知青的房屋著火的消息之後,楊秀清光著腳丫從家裡跑出,朝著知青宿舍方向飛奔。
一路上,雨水不斷地從她的頭發和衣服上滴落,而濕透的衣物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使她感到異常的不適。
隨著雨勢的加大,地麵變得越來越滑。
楊秀清在匆忙中不慎摔倒,身體重重地撞擊在泥濘的地麵上。
這一摔不僅讓她感到疼痛,還讓她全身沾滿了泥土。
她掙紮著從泥濘中爬起,試圖繼續前行,但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因為地麵不僅容易打滑,關鍵是赤腳行走的她更易跌倒。
終於,她費力地來到知青宿舍的院壩裡。
此刻,熊熊燃燒的大火已被大雨撲滅,但那排茅草屋還被燒成了灰燼,隻留下一片焦黑的土牆。
見此畫麵,楊秀清的心為之一振。
她不顧一切地衝進了劉海波所居住過的那間宿舍裡,希望能夠從中找到劉海波留下來的東西。
然而,劉海波的床、床單和被褥,以及那些簡單的家具,都無一幸免地被無情的大火燒毀掉了。
最終,她在一個被大麵積燒毀的桌子的抽屜中,發現了一封未被焚毀的信件。
這封信是劉海波母親最近寄過來的。
楊秀清見信封上標注的寄件人的家庭住址,便視作珍寶地將信件收藏起來。
這不僅是為了留作紀念,同時她懷著一個願望,希望將來有一天能依照信封上的地址,前往海城尋找劉海波。
楊秀清冒著大雨回到她家堂屋裡時,她的頭發濕漉漉地貼在額頭上,雨水不斷地從發梢滴落下來,她的衣服已經濕透。
她渾身覆蓋著泥土,身體因跌倒而受傷,全身布滿了青紫的瘀痕,手和腳正流淌著鮮血,看上去非常淒慘。
一家人朝她圍了上來。
李桂芝有些心疼地問:“秀清,你剛才去哪兒了?”
楊秀清如實回答說:“聽說知青宿舍被燒了,我跑出去看看!”
李桂芝詢問道:“你是不是還惦記著劉海波?”
楊秀清沒有吱聲,隻是默默地點頭。
楊大成厲聲罵道:“你這個賠錢貨,快醒醒吧,劉海波已經從我們石板田村逃走了,他再也不會回來娶你了,你就死了這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