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這件事還真被楊秀清猜對了。
楊大成根本沒有回石板田村的意思,,反而以一家之主自居。
楊秀清心裡雖然有點心煩,同時也感到有些無奈。
在住進楊秀清家之後,楊大成整天出去閒逛,不幫忙做家務就算了,還總是對楊秀清指手畫腳,說她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對。
楊秀清雖然心裡不舒服,但也沒有和他計較。
畢竟,楊大成是她的父親,她不能不管,而且父親年紀大了,有時候就像個小孩子一樣,需要哄著。
因此,楊秀清總是耐心地聽著父親的嘮叨,然後儘量按照他的要求去做。
這樣一來,家裡的氣氛倒也還算和諧。
隻是,有時候,當楊秀清忙了一天,回到家看到父親還在悠閒地看電視時,她的心裡還是會忍不住有些失落。
她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幫她分擔一些事情。
比如說,幫她照顧一下孩子,隨她一起去海鮮市場幫她守攤,讓她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休息。
然而,她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父親本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男人,她不能指望他做太多的事情,萬一出了什麼幺蛾子,不好收場。
所以,楊秀清隻能自己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
她告訴自己說,隻要家人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她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其他的,她不想再去計較。
李桂芝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農村婦女。
她差不多是對丈夫楊大成的話言聽計從,她一生都在為家庭默默付出,從未有過半句怨言。
在楊秀清的記憶裡,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為全家人準備早餐,然後隨石板田村的社員們一起下地乾活。
到了傍晚,她又會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中,繼續操持家務。
儘管生活艱辛,但母親從未有過任何抱怨,她總是用樂觀的態度影響著家人,讓家裡充滿了溫馨和希望。
對於楊秀清來說,母親不僅是她的精神支柱,更是她學習的榜樣。
在李桂芝的言傳身教下,楊秀清學會了堅韌和樂觀,也學會了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特彆是李桂芝從石板田村來到海城後,她就幫著楊秀清帶孩子,洗衣做飯,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儘管海城的生活節奏比石板田村快得多,但李桂芝依然保持著那份勤勞和樸實,從不抱怨辛苦。
她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支持著楊秀清,讓她能夠安心地工作。
每當看到楊景升和朱若溪這兩個小外孫健康快樂地成長,李桂芝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份無私的愛和付出,讓楊秀清深深感動,也更加堅定了她要努力掙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決心。
王翠花曾因盜竊罪,被公安人員抓進看守所,後法院判處三年的有期徒刑。
本以為通過勞教,能夠改掉她身上的惡習,但出獄後的王翠花卻依然死性不改,好吃懶做不說,還整天想著如何占小便宜。
不過,王翠花也知道,自己能夠有這樣的好日子過,全靠小姑子楊秀清。
所以,在楊秀清麵前,她還是表現得非常乖巧和聽話的。
每天,她都會早早地起床,幫著李桂芝做家務,照顧孩子。
雖然她做的這些事情,並不能為家裡帶來什麼經濟收益,但至少可以讓李桂芝輕鬆一些,也讓楊秀清能夠安心地去擺攤。
對於王翠花的改變,楊秀清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然而,她並不知道的是,王翠花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從她那裡得到更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