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路還隻是一條泥濘不堪的羊腸小道,每逢雨天便泥濘難行。
如今,這條承載著他太多記憶的鄉間小路,已經變成了平坦寬敞的柏油馬路,黑色的路麵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光澤。
當他再次踏上這條熟悉又陌生的歸途時,內心湧動的複雜情感與當年倉皇逃離時的心境早已截然不同。
車子緩緩駛入太平鎮,映入眼簾的依舊是那些熟悉的建築和街景,仿佛時光在這裡靜止了一般。
鎮上的老茶館、雜貨鋪都保持著原來的模樣,就連空氣中飄散的煙火氣都與記憶中的如出一轍。
根據楊景升提供的詳細地址和方位描述,劉海波一路尋訪,終於在鎮子西頭找到了楊秀清那棟略顯陳舊的兩層小樓。
這棟磚木結構的小二樓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了,外牆的灰漿有些剝落,木製的窗框也褪了色。
房門緊閉著,門上的銅鎖已經生了鏽,顯然很久沒有人動過了。
他向隔壁正在晾衣服的老太太打聽楊秀清的下落。
老太太搖搖頭告訴他說:“自從五年前楊秀清搬走後就再沒回來過,這棟小二樓一直空置著,連個看房子的人都沒有,院子裡都長滿了雜草。”
聽完老太太的敘述後,劉海波暗自尋思道:
“她該不會是在石板田村居住吧?”
於是,他決定先在鎮上吃點東西,然後再步行前去石板田村。
他找了一家小飯館,點了幾個當地的特色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吃飯的時候,他和老板聊了起來。
老板聽說他是回石板田村的,便好奇地問他是不是村裡人的親戚。
劉海波笑著說自己曾經在石板田村當知青。
老板頓時來了興致,說當年知青下鄉給村裡帶來了不少新鮮事兒。
兩人越聊越熱絡,老板也熱心地給劉海波講了講這些年石板田村的變化。
原來,這些年村裡發展得不錯,通了自來水,修了新的村道,還辦起了一些小工廠。
吃完飯,劉海波謝過老板,按照指點的方向,朝著石板田村走去。
一路上,他看到路邊的田野裡種著各種農作物。
他的腦海裡立即浮現出一段難忘的知青歲月,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期,他響應國家號召,被下放到偏遠的石板田村插隊落戶。
記憶中的畫麵格外鮮活——
清晨天剛蒙蒙亮,生產隊的哨聲就劃破了山村的寧靜。
他和知青戰友們扛著鋤頭、鐵鍬,踏著露水走向田間。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他們揮汗如雨地在稻田裡插秧除草;
秋收時分,金黃的稻浪翻滾,他們揮舞鐮刀,在打穀場上熱火朝天地勞作。
那段艱苦卻充實的歲月,那些樸實善良的鄉親們,還有知青們同甘共苦的情誼,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裡。
遠處的山巒在夕陽的映照下連綿起伏,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橫臥在天際線上。
那些熟悉的山脊線條雖然比記憶中更加蒼勁,有些地方甚至因為時間的侵蝕而改變了輪廓,但當他凝視著這片群山時,內心湧起的那份親切感卻絲毫未減。
每一道山嶺的起伏,每一處峰巒的走向,都與劉海波在這裡當知青時,無數次眺望的景象重疊在一起,喚醒了他深藏在心底的記憶。
喜歡情迷夜色:知青逃亡之路請大家收藏:()情迷夜色:知青逃亡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