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
漁村小學的一間教室裡。
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李向陽站在講台前,用一支粉筆在黑板上書寫著當天的課程要點。
他寫完後轉身,目光掃視著教室,鼓勵大家說:
“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希望大家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這時,教室後排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突然舉手問道:
“老師,小苗和大樹怎麼對話呀,它們又不會說話。”
其他同學聽了,也跟著哄笑起來。
李向陽老師微笑著耐心解釋道:“這裡的小苗和大樹是一種比喻,小苗代表著像你們一樣正在成長的孩子,大樹則象征著有學識、有閱曆的長輩,他們之間的對話其實就是知識和思想的交流。”
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解釋,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李向陽老師接著說:“現在大家打開課本,先默讀一遍課文,感受一下裡麵的內容。”
教室裡頓時安靜下來,隻聽見同學們翻動書頁和輕輕的默讀聲。
過了一會兒,李向陽老師說:“好了,大家都讀完了。有沒有同學願意站起來說說,讀完這篇課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小女孩率先舉起手,站起來說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樹爺爺告訴小苗要多讀書,還要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書,這樣才能增長見識。”
李向陽老師讚許地點點頭,說:“非常棒,你抓住了課文的一個關鍵要點。讀書確實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像大樹爺爺說的,要廣泛閱讀,不能隻局限於課本。那還有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感受嗎?”
這時,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孩站起來說:
“我覺得小苗很有禮貌,她在和大樹爺爺對話的時候,一直都很尊重爺爺,還認真地聽爺爺講話。”
李向陽老師笑著說:“你觀察得很仔細,禮貌是與人交流的基本素養,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小苗一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接著,李向陽老師引導同學們逐段分析課文,探討裡麵的問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分析到大樹爺爺提到的“閒書”時,又有同學提出了疑問:“老師,什麼是閒書呀,閒書是不是沒有用的書呢?”
李向陽老師想了想,回答道:“閒書就是那些課本之外的書,像一些童話故事、科普讀物、小說等等。它們並不是沒有用的書,相反,讀閒書可以讓我們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就像大樹爺爺說的,多讀閒書對寫作和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講解,對閒書有了新的認識。
李向陽老師趁熱打鐵,說:“同學們,課後大家可以去圖書館或者書店找一些閒書來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和收獲寫下來,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
不知不覺,這節課就要接近尾聲了。
李向陽老師總結道:“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希望大家能記住大樹爺爺的話,多讀書、讀好書,做一個有禮貌、愛學習的好孩子。”
同學們紛紛點頭,表示會牢記老師的教導。
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有序地收拾好書包,離開了教室。
……
這是李向陽隨楊秀清一起離開遙遠的雙龍鎮,來到海城市,在漁村小學教書的第二個年頭。
在這兩年裡,李向陽已經完全融入了漁村小學的教學生活,成為了這個海邊小村莊不可或缺的一員。
每天清晨,他都會迎著初升的太陽,沿著蜿蜒的海岸線步行到學校,沿途與早起的漁民們親切地打招呼。
他熱愛這份教師的工作——
不僅認真備課、批改作業,還會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他也真心喜歡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看著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和純真的笑臉,李向陽覺得這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每天,他都會早早來到學校,精心準備當天的課程,希望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知識和啟發。
課後,李向陽像往常一樣,坐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
看著孩子們認真書寫的字跡和充滿童趣的答案,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