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楊秀清病情有所好轉,大家不敢有絲毫懈怠。
值班表依舊有條不紊地執行著。
每個人都像守護希望的衛士,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楊景升依然是在醫院待得最久的人。
他每天除了關注母親的病情,還會認真學習護理知識,希望能給母親更貼心的照顧。
他在網上找了很多關於腦溢血康複的資料,一有時間就和醫生交流,探討最適合母親的康複方案。
蘇清雅心疼丈夫,總是默默地在背後支持他。
她會提前準備好楊景升的換洗衣物,還會在他疲憊的時候,給他泡上一杯熱茶,讓他能稍微放鬆一下。
兩人雖然都很辛苦,但彼此的陪伴讓他們更加堅定了信念。
朱若溪和陳宇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楊秀清製定了詳細的康複計劃。
他們會定期給楊秀清做身體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朱若溪還會利用休息時間,給家人培訓一些簡單的護理技巧,讓大家都能更好地照顧母親。
林朵兒、張峰、劉紫涵和李誌遠也都儘心儘力。
林朵兒會在來醫院的時候,帶上一些楊秀清喜歡的音樂,在病床前播放,希望能喚起她的記憶。
張峰則嚴格按照食譜為楊秀清準備飯菜,每一道菜都做得精致又營養。
劉紫涵和李誌遠會給楊秀清讀一些有趣的故事,試圖逗她開心。
劉海波雖然不能長時間在病房照顧楊秀清,但他時刻關注著醫院的情況。
他會和各方保持聯係,協調資源,確保楊秀清的治療和生活都能得到妥善安排。
徐萍則像一個後勤部長,把家裡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讓在醫院照顧楊秀清的人沒有後顧之憂。
楊秀清的丈夫李向陽雖然在學校教書育人,卻始終心係病房,每晚下課後必來探視,握著妻子的手低聲講述一天的瑣事與思念。
他相信,愛能穿透意識的迷霧,喚醒沉睡的靈魂。
哪怕隻是片刻的寧靜,他也願用言語填滿這無聲的守候。
楊秀清的手指曾在某次故事講到童年趣事時微微顫動。
那一刻,病房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這微小的動作如同黎明前的第一縷光,點燃了希望的火種。
李向陽眼眶濕潤,緊握妻子的手更加用力,仿佛聽見了他心底的呼喚。
那細微的顫動,成了所有人堅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醫護人員也驚喜地記錄下這一變化,認為這是意識複蘇的重要征兆。
從那天起,家人輪班朗讀的聲音更溫柔、更持久,連空氣都似被注入了一絲暖意。
2010年10月31日的清晨。
陽光透過窗簾灑在病床上,楊秀清的眼睫輕輕眨動,仿佛即將睜開。
一縷微光在她眼底緩緩流轉。
楊景升因為照顧了母親一整夜,正將頭趴在病床上沉睡。
他的手指仍緊緊攥著母親的衣角,臉龐依偎在床沿,呼吸輕淺而均勻。
晨光在他發梢鍍上一層金邊。
也照亮了楊秀清緩緩睜開的雙眼——
那雙曾沉寂已久的眼眸,正微弱卻清晰地映出兒子的輪廓。
她嘴唇輕動,發出幾乎聽不見的呢喃:
“景……升……”
這一聲,如春冰初裂,驚動了整個病房。
心電監護儀的節奏悄然加快,仿佛也在回應這份蘇醒的勇氣。
楊景升猛地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