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到了這裡,豈能半途而廢?縱是刀山火海、幽冥黃泉,我們也定要闖上一闖!
鷓鴣哨愣了一下,苦笑著搖頭:方兄此言……倒也確實在理。
這獻王墓是非進不可了,即便前方真是修羅地獄,他也絕不能退縮。這一回,若不取到雮塵珠,就彆想活著離開遮龍山。
鷓鴣哨定了定神,指著石龜背上的碑文道:方兄,這鎮陵譜記載了獻王建陵的始末,上麵的圖案與我們那張圖上的標記頗為相似,或許能派上用場。
不錯。
方餘飛身躍上石龜,仔細端詳碑文。沒想到獻王對故國如此眷戀,連古滇國的興衰都刻在了鎮陵譜上。
戰國時期,楚王為拓土開疆,派大將出征西南,一舉攻下黔中、夜郎、滇地諸部。然而好景不長,秦軍突襲楚境,切斷了遠征軍與故土的聯係。領兵的楚將無奈,隻得在滇地自立為王,國號定為滇國。
待到秦始皇一統六國,滇國也難以幸免,被重新劃分為三郡。秦亡後天下大亂,流散的滇國貴族趁機複國,可惜安穩不過數代,又遇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最終隻得再度俯首稱臣。
漢武帝心胸開闊,不僅保留滇國稱號,還賜予滇王金印,允許原王室繼續管理屬地。
後來獻王私藏雮塵珠之事敗露。漢武帝責令滇王進獻此寶,獻王卻沉迷修仙,帶領親信攜珍寶逃入深山,自立獻國。
滇王無奈,隻得呈上仿品應付。
獻王得到雮塵珠後,潛心研究十六字玉環,最終參透龍骨天書之謎。原來此物為地母所化的鳳凰膽,乃上古商周流傳的神器,唯有在特定地點方能開啟通天之力。
他認定水龍暈這等罕見風水寶地,正是修煉絕佳之所。為修建陵寢,不惜大肆征調周邊村民為奴,掠奪無數珍寶。
舉國動員十萬勞工,耗費二十七年光陰,終於建成獻王墓。
獻王後半生幾乎儘付於此,可謂傾其所有。
正因如此,百姓苦不堪言,民心渙散……獻王死後,子民紛紛逃亡,回歸滇國故土。
與我記憶一致……
方餘凝視鎮陵譜,輕輕點頭。
隻要獻王墓未超出他的認知,便有十足把握破解。
鎮陵譜亦記載了玉晶棺主人的身份——獻王麾下大祭司,曾協助獻王營建陵墓,功勞占半數。
此外,譜上刻有特殊符號,與地圖標記相同,正是定位獻王墓的關鍵。
方兄,此譜可助我等尋墓?
見方餘時而凝神細看,時而麵露笑意,鷓鴣哨忍不住問道。
自然有用,入墓之法我已了然。方餘回答,但此行凶險,需謹慎行事。鷓鴣兄不必心急,雮塵珠終會到手。眼下先探玉晶棺吧,此人乃獻王親信,棺中必有線索。
方餘徑直走向玉晶棺。
棺內失去秘藥保護,已呈焦黑之狀。
嘖,竟將自身與樹根、蟒蛇相連,這大祭司當真狠毒。老洋人掩鼻皺眉。
鎮陵譜記載:大祭司臨終前命人葬己於此,以屍身地脈,棺內注滿秘藥。此藥可保屍身不腐,維持夫妻樹生機。
棺中巨蟒乃痋術煉製而成,雖魂飛魄散卻肉身不腐,可驅使血水襲擾來犯之敵,死者殘軀反哺古木——方才攻擊鷓鴣哨的血色藤蔓正是出自其手。
此設計精妙絕倫,既能封鎖地脈靈氣,又將鎮陵譜暗藏地下,防範盜墓之徒。
若非妖邪之術,怎能設下如此機關?方餘嘴角微揚,將手伸向下方。
摸索間忽然了一聲,抽出一柄冷芒流轉的寶劍。
——竟是大夏龍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