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梅林縣卻有一處燈火通明。剛剛結束一輪深夜直播的小紅、小豔,以及從深圳趕回來參加緊急會議的小麗,此刻正聚在梅家百貨超市二樓那間臨時改造的“電商作戰中心”裡。
空氣中彌漫著茶水汽和一絲疲憊卻興奮的氣息。巨大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流量”、“轉化率”、“供應鏈”、“物流”等電商術語,以及“雲繡”、“梅記”、“小麗電子”等品牌名字,它們被各種顏色的線條連接、交織,勾勒出一幅初具雛形的商業新藍圖。
“差不多了。”小麗揉了揉酸澀的眼睛,聲音有些沙啞,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淘寶、京東這些平台是大海,我們每一條船單獨航行,隨時可能被風浪打翻。但如果我們能把船連起來,組成一支艦隊,甚至自己造一座堅固的碼頭,那就不一樣了。”
她拿起記號筆,在白板中央畫了一個大圈,寫上“梅家雲繡電商平台淘寶店)”,然後從這個核心延伸出三條主線。
第一條線指向“產品整合”。小麗筆尖篤篤地敲著:“大姐,你的超市不能再隻賣日用品和家電了。二姐合作社的手工襪、刺繡品,我的電子廠生產的那些小音響、充電寶、適合縣域消費水平的智能小家電,還有縣裡那麼多優質的農特產品——高山茶、菌菇、蜂蜜……都要進來。我們不是簡單地把貨擺上去,而是要精選、包裝、講故事。我們要讓‘梅家雲繡’這個平台,成為咱們梅林縣優質產品的集合地和出口站。”
小紅看著那條線,眼神發亮,她迅速接話:“對!線下門店就是最好的體驗中心和信任背書。我打算把超市一層劃出專區,做成‘梅家優品體驗區’,顧客可以線下看實物,線上下單,門店直接發貨或者自提。同時,各個鄉鎮的加盟店、小賣部,都可以升級成為我們的快遞代收點和線下推廣點。這叫‘線上線下融合’,咱們的根還在實體,但枝葉要伸到網上去。”她腦海裡已經浮現出改造圖紙和貨品陳列方案,那股久違的開拓激情再次燃燒起來。
小豔看著第二條線——“匠人認證與防偽”。這是針對此前假貨泛濫的痛點。“光靠法律訴訟和媒體曝光不夠,我們必須從根子上讓消費者能辨真偽,敢信任。”她輕聲卻清晰地說,“小麗,你那個電子防偽芯片的想法太好了。每一條‘雲繡’正品襪子的標簽裡,都嵌入一個微芯片,手機一碰,就能跳轉到頁麵,顯示這是哪位工人大姐親手製作的,她的照片、故事,甚至一段簡短的製作視頻。這是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證’。”
小麗點點頭:“技術沒問題,阿鵬的團隊已經在攻關成本了,目標是降到幾毛錢一個,大批量應用。我們要讓仿冒的成本高到無利可圖,讓正品的價值肉眼可見。”她頓了頓,看向小豔,“二姐,你這邊的‘雲繡學院’得加快。不僅要培訓刺繡技藝,更要培訓電商知識,怎麼拍照、怎麼寫文案、怎麼跟客戶線上溝通。讓王大姐她們,真正從背後的手工者,變成走到台前的‘匠人網紅’和‘產品經理’。”
“我已經在物色老師了。”小豔肯定地回答,眼中充滿希望,“讓姐妹們不僅有一門手藝,更能靠這門手藝有尊嚴地賺到錢,這才是根本。”
第三條線,則指向了“物流與供應鏈”。這是最硬核、也是最燒錢的環節。小紅之前深受其苦:“咱們縣城的物流成本高、速度慢,跟大城市沒法比。這是製約我們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
小麗顯然深思熟慮過:“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外部物流。我建議,以二姐的合作社和我的電子廠在縣郊的倉庫為基礎,整合資源,建立我們‘梅家’自己的縣域倉儲配送中心。初期可以小一點,但一定要有。大姐,你超市的物流車隊和經驗可以整合進來。阿鵬負責設計信息係統,打通從訂單到出貨的全流程。我們要做到,本縣訂單24小時內送達,周邊地區48小時,成本至少比現在降低百分之三十。”這個計劃很大膽,投入巨大,但三姐妹都知道,這是必須邁出的一步,是構建自主生態的關鍵一環。
窗外傳來幾聲雞鳴,天邊已泛起魚肚白。她們竟然不知不覺討論了一整夜。但沒有人覺得疲倦,反而有一種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的興奮。
接下來的幾個月,梅林縣見證了一場靜悄悄卻又迅猛的商業變革。
“梅家雲繡”淘寶店正式上線,不再是單一賣襪子或電器,而是像一個線上的“梅林特色商城”,產品琳琅滿目,分類清晰。每一件“雲繡”手工品都帶著它的數字身份證和匠人故事;每一件小麗電子廠的產品都強調“縣城智造”的性價比和可靠性;每一份農特產品都附上了溯源信息,講述著山水田園的孕育。
小紅的超市門店掛上了“淘寶線下體驗店”的招牌,大媽們一邊逛著實體店,一邊學著讓兒女幫忙從網上下單,超市的客流因為這種新奇體驗反而回升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豔的“雲繡學院”第一期培訓班開班了,教室裡坐滿了合作社的女工和附近對電商感興趣的年輕人。王大姐不僅學會了用智能手機拍出好看的產品照,甚至還能在直播間裡用帶著濃重鄉音的普通話,慢悠悠地講她怎麼把一朵梅花繡得栩栩如生,直播間裡常常充滿了善意和鼓勵的留言。
小麗和阿鵬泡在臨時租用的倉庫裡,調試著簡陋的分揀係統,培訓著第一批配送員。過程磕磕絆絆,係統崩潰過,包裹送錯過,但她們硬是咬著牙,把這條物流脈絡一點點打通、理順。
她們的嘗試,很快引起了縣裡、甚至省裡的注意。
一天,縣商務局的領導帶著省商務廳的考察組悄然到訪。他們參觀了改造後的超市體驗區,看了“雲繡學院”的培訓現場,考察了正忙而有序的倉儲中心,還隨機走訪了幾家成為了“梅家優品”供應商的農戶。
一個月後,一份來自省城的通知送到了三姐妹手中。“梅家雲繡電商賦能縣域經濟新模式”項目,被省商務廳評為“年度數字農業與鄉村振興示範項目”,並獲得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獎勵。
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知名的《中國電商》雜誌編輯部打來了電話。他們聽說了梅家三姐妹的故事,從線下實體到線上轉型,從單打獨鬥到產業鏈整合,從打假維權到構建信任生態,認為這極具代表性和啟示意義,希望進行封麵專訪。
采訪那天,攝影記者將拍攝地點選在了梅家老宅的院子裡。
背景是那棵曆經風雨的老梅樹,枝乾蒼勁。小紅、小豔、小麗三人並排坐著,她們穿著各自習慣的衣服——小紅乾練,小麗時尚,小豔素雅。臉上都有了歲月的痕跡,但眼神卻比年輕時更加明亮、堅定和從容。
記者問:“很多人說,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是九死一生,你們覺得梅家為什麼能走出來?”
三姐妹相視一笑。
小紅先開口:“因為我們沒忘了根。我們的根就是梅林縣,是這裡的物產這裡的人。電商是工具,是渠道,但不能為了電商而電商,忘了我們最初賣的是什麼,要賣給誰。”
小麗接著說:“對,技術很重要,模式很重要,但不能迷信技術和模式。最關鍵的是人。是我們三姐妹能擰成一股繩,是廠裡的工人、合作社的大姐、超市的員工願意跟著我們闖,是這裡的鄉親們願意相信我們。”
小豔溫柔地補充道:“還有,就是彆怕慢,彆怕土。我們用的方法可能不是最先進的,但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把我們的手藝、我們的故事、我們的誠信,一點點搬到網上去,讓人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溫度。”
采訪結束後,姐妹三人送走記者,回到屋裡。桌上放著新一期的《中國電商》雜誌,封麵是她們三人在老梅樹下的合影,標題格外醒目:“梅家三姐妹:從縣城老宅到電商藍海,一根網線連接傳統與未來”。
梅母戴著老花鏡,一遍遍摩挲著封麵,笑得合不攏嘴:“好,真好!你爸要是能看到,不知道得多高興。”
小紅拿起雜誌,翻看著內頁裡她們的故事,還有那些熟悉的廠房、超市、合作社的照片,輕聲道:“媽,爸會看到的。我們沒給他丟人,女兒不是賠錢貨,也沒給梅林縣丟人。”
小麗泡了一壺新茶,遞給姐姐和妹妹:“這才隻是開始。線上的路打通了,接下來,怎麼走得更穩、更遠,考驗還在後頭呢。”
小豔接過茶杯,溫暖的熱氣氤氳了鏡片:“不怕,就像媽說的,姐妹同心,其利斷金。咱們這根網線,不僅要連著外麵的大世界,更要緊緊係著咱們的家,咱們的根。”
晨光透過窗欞,照在三姐妹身上,也照在那本嶄新的雜誌封麵上,仿佛為她們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她們的新生態,就在這古老的土地上,紮下了第一縷堅韌的根須,向著充滿未知與希望的未來,悄然生長。
喜歡梅家三朵花請大家收藏:()梅家三朵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