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世紀末的抉擇 2 紮根的宣言_梅家三朵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梅家三朵花 > 第14章 世紀末的抉擇 2 紮根的宣言

第14章 世紀末的抉擇 2 紮根的宣言(1 / 1)

第二節:紮根的宣言

梅母的哭聲,像一根無形的線,勒緊了每個人的心臟。老舊的吊扇在頭頂吱呀呀地轉著,卻吹不散屋內凝滯的、混雜著悲傷、委屈、憤怒與迷茫的空氣。桌上的殘羹冷炙散發著油膩的氣味,與那幾張印著異國風光的彩色照片形成了尖銳而諷刺的對比。

小梅看著外婆抽動的肩膀,嘴唇動了動,想說什麼,最終卻隻是紅著眼圈,猛地站起身,椅子腿與水泥地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你們根本不懂!”她帶著哭腔喊出最後一句,轉身衝回了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重重甩上了門。

那聲門響,像是一個決絕的休止符,暫時中止了這場家庭風暴,卻讓留下的成年人陷入了更深的沉默和無力。

周建國輕輕拍了拍妻子小豔顫抖的後背,低聲道:“先帶小海去洗洗吧,不早了。”小豔如夢初醒,看了一眼對周遭衝突毫無感知、依舊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兒子,一股巨大的酸楚湧上鼻腔。她點點頭,幾乎是機械地拉起小海的手,逃離了這令人窒息的低氣壓。

小紅看著女兒緊閉的房門,又看看痛哭的母親,胸口堵得發慌。她張了張嘴,想安慰母親,卻發現任何語言在此刻都顯得蒼白無力。她理解母親的苦心,那是一種基於過往貧瘠歲月和固有認知的、最樸素的渴望——逃離貧瘠,奔向看似繁花似錦的遠方。但她更清晰地看到,那條路並非坦途,而她們三姐妹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紮下了雖不深卻也無法輕易拔起的根。

小麗深吸一口氣,臉上的神情從最初的激動抗拒,逐漸變得冷硬和堅定。她起身,倒了一杯溫水,走到母親身邊,將杯子輕輕放在她手邊。

“媽,”她的聲音平靜了些,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哭解決不了問題。表舅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但路,得我們自己選。”

梅母抬起頭,淚眼婆娑:“選?還有什麼好選的?擺在眼前最好的路不走,非要留在這個窮窩裡死磕?小麗,你生意做得大,你告訴我,你那個電子廠,哪天來個政策變動,或者外資大廠一擠壓,你能撐多久?小紅那個超市,看著紅火,得罪了多少本地商戶?明槍暗箭的,我能不擔心嗎?小豔就更彆提了,那個康複中心、合作社,就是個無底洞!你們拚死拚活,圖什麼?不就圖下一代能輕鬆點嗎?”

“圖什麼?”小麗重複了一遍這三個字,目光掃過這個雖然陳舊卻處處充滿生活痕跡的家,掃過窗外縣城稀疏卻溫暖的燈火,“就圖個踏實,圖個自主。媽,國外的月亮沒那麼圓。是,我們現在是累,是難,但每一分錢賺得踏實,每一步路走得硬氣。我們的生意再小,是我們自己的,不用仰人鼻息,不用看表舅的臉色過日子。是,政策會變,市場會競爭,但這就是創業,在哪裡都一樣!留在國內,我們還能拚一拚,真出去了,我們拿什麼跟人拚?就憑表舅那點或許會很快消耗殆儘的情分嗎?”

她的話像錘子,一下一下,敲打著梅母固守的認知。梅母張了張嘴,想反駁,卻發現二女兒的邏輯嚴密而現實,讓她無從辯駁。

小紅也走了過來,坐在母親另一邊,握住她粗糙的手:“媽,小麗說得對。我的超市是不大,也確實得罪人。但正是這樣,我才更不能走。我走了,那些信任我的老街坊鄰居去哪買便宜又放心東西?那些在我這裡找到了活乾的下崗工友怎麼辦?我拚事業,是想給孩子們更好的家,但這個‘家’,不隻是一個漂亮房子,更是一種能站穩腳跟、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輕易能換來的。”

她頓了頓,聲音更加柔和:“小梅是想出去,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攔不住,也不能硬攔。但出去讀書見世麵,和舉家移民是兩回事。她如果真有本事,考出去,學成回來,用外麵學來的知識建設家鄉,不是更好嗎?何必把我們所有人的根都拔了,去賭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

夜深了。小梅房間的燈早已熄滅,不知是睡了還是在獨自生氣。小豔安置好小海,也默默回到客廳,坐在角落的凳子上,神情疲憊卻清明了許多。周建國的話和姐姐們的態度,像定心丸,讓她從“世界頂尖治療”的誘惑中慢慢冷靜下來。她想起康複中心那些傷員和下崗工友看到她時依賴和信任的眼神,想起合作社一點點壯大時大家的喜悅。這些沉甸甸的聯結,不是能輕易割舍的。

梅母不再哭泣,隻是呆呆地看著桌上那幾張照片,眼神空洞。女兒們的話,她聽進去了,但幾十年的觀念豈是輕易能扭轉的?她隻是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恐懼,害怕女兒們選錯了路,害怕孫輩們錯過了她想象中的“黃金機會”。

接下來的幾天,老宅的氣氛依舊微妙而壓抑。小梅幾乎不和任何人說話,吃飯也是匆匆扒拉幾口就回房。梅母則常常一個人坐在院子裡發呆,唉聲歎氣。

但三姐妹,卻用各自的方式,做出了她們的“紮根宣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麗雷厲風行。她很快通過深圳的朋友圈打聽到,省城的教育專家正在推行一個“國際雙語學校”的試點項目,旨在融合中西教育優點,培養具有本土根基和國際視野的學生。她立刻驅車前往省城,拜訪了項目負責人,詳細考察了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

回來後,她直接找到了縣裡的主管領導。

“王縣長,”小麗開門見山,將一疊項目計劃書放在桌上,“這是省城最新的國際雙語教育項目,我覺得非常適合我們梅林縣。我們縣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留住本地優秀生源,吸引周邊縣市的學生,教育是最好的抓手。”

王縣長翻看著計劃書,頗感興趣,但又麵露難色:“小麗啊,想法是很好,但這需要一大筆投資啊,縣財政恐怕……”

“資金我來解決一部分,”小麗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牽頭成立教育基金會,聯合本地幾家效益好的企業共同注資。而且,我願意出任校董,不是掛名,是實實在在地參與管理和監督,確保這筆錢用在刀刃上,確保教育質量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我們要建的,不是貴族學校,而是真正能讓我們縣城孩子受益的、接地氣的‘國際化’學校。”

她的目光灼灼,帶著企業家的魄力和一種更深遠的期待:“我的根在這裡,我兒子的根也在這裡。我希望他接受好的教育,但我不認為必須把他送出去才能做到。我們可以把好的教育理念引進來,在這裡,為我們自己的孩子,建一所好學校。”

小麗的行動力和決心打動了縣領導。經過幾輪磋商,項目初步敲定。消息傳回梅家,梅母愣住了,她沒想到二女兒會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回應“孩子教育”的問題。

與此同時,小紅也有了動作。她的“梅記百貨超市”經過幾年發展,已經在縣城站穩了腳跟,但確實麵臨著本地商戶競爭和擴張瓶頸的問題。移民風波讓她更清晰地看到,固守一隅是不夠的,必須主動進化,才能真正紮根,抵禦風浪。

她沒有選擇去省城或者更大的城市開店,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縣域更廣闊的天地。她帶著團隊,跑遍了縣下屬的十幾個鄉鎮,調研農產品種植和手工副業情況。

她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將現有的超市升級為“縣域商業綜合體”。不是照搬大城市的那種,而是具有梅林縣特色的綜合體。

“一樓、二樓依舊是超市和百貨,但我們要擴大生鮮區,直接對接各鄉鎮的合作社和農戶,設立‘本地優質農產品直銷專區’,減少中間環節,讓利給農民和消費者。”小紅在管理層會議上闡述她的構想,“三樓,開辟出來,做成‘縣域文創和手工藝展銷中心’。邀請像小豔的合作社那樣的組織入駐,展示銷售我們的‘雲繡’襪子、手工布藝、竹編等產品,甚至可以設置體驗區,讓顧客親手製作,帶動文旅。”

“四樓,引進一些簡單的餐飲和兒童樂園,目標是打造成一個家庭周末休閒消費的目的地。”她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我們要做的,不是擠垮誰,而是搭建一個平台,把縣域的經濟活力都激發出來,形成一個閉環。這樣,我們的根才能紮得更深,更牢靠。”

這個計劃同樣需要巨大投入,但小紅信心滿滿。她開始頻繁往返於縣市之間,尋求政策支持和商業貸款。

而小豔,在經曆了最初的掙紮後,也找到了自己紮根的方式。康複中心和合作社是她全部的心血,也是她實現價值的地方。她無法像小麗那樣投資教育,也不能像小紅那樣擴張商業版圖,但她有她的陣地。

她將合作社盈餘的一部分拿出來,又爭取到了一筆小小的社會捐助,在康複中心旁邊,找了一間閒置的舊教室,簡單裝修,掛上了一塊新牌子——“鄉村兒童藝術中心”。

她沒有請昂貴的老師,而是動員合作社裡那些有手藝、有耐心的女工們,利用閒暇時間,免費教附近的留守兒童畫畫、做手工、學習簡單的刺繡。她尤其關注那些家裡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嘗試用藝術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也許我暫時無法帶小海去美國接受最好的治療,”小豔對周建國說,語氣平靜卻堅定,“但我可以在這裡,為和小海一樣的孩子們,創造一個能讓他們感到快樂、被接納的小小世界。紮根,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把我能做的事情做好,讓這片土地因為我們的存在,多一點溫暖和色彩,也是一種紮根。”

周建國緊緊握住了她的手。

幾天後的一個傍晚,梅母被三個女兒帶到了梅父的墓前。夕陽將墓碑染成暖金色,遠處的縣城籠罩在寧靜的暮靄中。

小麗、小紅、小豔並肩站著,她們沒有看彼此,而是望著父親墓碑上那張略顯模糊的照片。

小麗先開口,聲音清晰而有力:“爸,我們不去美國。我會在這裡,建最好的學校,讓您的孫輩,不用遠離家鄉,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小紅接著說:“爸,我的超市會變得更大更好,我要讓咱們梅林縣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好東西,讓咱縣裡的好東西,也能賣出去。”

小豔的聲音最輕柔,卻同樣堅定:“爸,我會照顧好媽,照顧好小海,也會儘力幫幫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家庭。您放心。”

最後,三姐妹異口同聲,像是立下誓言,聲音彙聚在一起,穿透了黃昏的寂靜:

“我們的根,就在這裡。這裡,就是孩子們未來的根!”

梅母站在她們身後,聽著女兒們一句句沉甸甸的話語,看著她們在夕陽下拉得長長的、緊緊依偎在一起的影子,淚水再一次模糊了視線。但這一次,不再是委屈和絕望的淚,而是一種複雜的、摻雜著心疼、驕傲、以及一絲茫然卻終於開始鬆動和接納的淚。

她終於有些明白了,女兒們所追求的,和她所想象的“好日子”,或許真的不一樣。她們選擇的,是一條更艱難、卻也更硬氣、更踏實的路。

風從田野吹來,帶著青草和泥土的氣息,拂過墓碑,拂過每個人的臉龐。那是故鄉的風,熟悉,溫暖,讓人心安。

喜歡梅家三朵花請大家收藏:()梅家三朵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明孤臣:從科舉到定鼎四海 全球統一係統 虞朝的故事 明末軍火商,用漢陽造逆天改命 雪豹穿越救蕭雅,血狼亮劍衛國家 縱橫高武:係統,給我加點 戀愛喜劇怎麼從我死後才開始? 東北往事:江湖人生 修仙強者在校園 星落於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