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電商浪潮的衝擊與轉型
第四節:直播間的突圍
夜色漸深,梅林縣卻有一處燈火通明,與往常的靜謐截然不同。那是臨時設在梅家百貨超市倉庫一角的“梅家雲繡直播間”。
幾盞大功率攝影燈將中心區域照得亮如白晝,反光板、攝像頭、麥克風線纜交織,構成一個簡陋卻充滿生機的奇異空間。
空氣裡彌漫著一種混合了緊張、期待和新奇的氣息。
小梅站在鏡頭外,手指飛快地在筆記本電腦上敲擊,最後核對直播流程清單。
她年輕的臉上看不到疲憊,隻有全神貫注的興奮。“媽,二姨,小姨,最後五分鐘準備!放鬆,就像我們下午排練的那樣,就當鏡頭後麵是自家人。”她聲音清脆,試圖給三位長輩打氣。
梅小紅深吸一口氣,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墨綠色錦緞旗袍的領口——這是她壓箱底的“戰袍”,隻在最重要場合才穿。
旗袍熨帖合身,勾勒出她依然保持得很好的身形,卻也讓她感覺比麵對百貨公司改製大會時還要拘謹。她瞥了一眼身旁的妹妹小豔。
小豔穿著合作社自己染製的靛藍土布改良衫,手指無意識地撚著一縷繡線,眼神有些飄忽,顯然也對即將麵對看不見的萬千觀眾感到忐忑。反倒是小妹小麗,一身利落的卡其色工裝套裝,抱著手臂,好奇地打量著直播設備,眼神裡更多是技術層麵的探究,而非緊張。
“這……真有人會看我們這幾個老阿姨絮叨?”小紅壓低聲音,忍不住又問了一遍。
“媽!不是絮叨,是展示手藝,講述故事!現在城裡人就愛看這個,‘非遺’‘匠心’‘情懷’,都是流量密碼!”小梅語氣肯定,帶著年輕人對新興事物天然的把握,“咱們的繡品不比大牌差,缺的就是曝光和故事。您和二姨就是最好的故事本身。”
牆上的電子鐘跳轉到晚上八點整。小梅比了個“ok”的手勢,導播由阿鵬手下一個懂技術的年輕小夥兼任)按下了推流按鈕。直播指示燈亮起紅光。
小紅隻覺得那鏡頭像一隻深邃的眼睛,瞬間吸走了周遭所有的聲音。
她按照小梅事先叮囑的,努力彎起嘴角,看向鏡頭:“各位…屏幕前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梅家雲繡’直播間。我是梅小紅。”她的開場白略帶僵硬,但沉穩的嗓音底子還在。
小豔跟著輕聲接上:“我是梅小豔。”聲音細微,幾乎被背景音蓋過。
小麗最乾脆,點頭道:“梅小麗。”言簡意賅。
小梅在鏡頭外急得直比劃口型:“笑!自然點!說點彆的!”
小紅畢竟是經曆過風浪的,迅速調整呼吸,目光掃過桌上擺放整齊的繡品,靈機一動,拿起一個繡著纏枝蓮紋的眼鏡袋:“這是我們‘梅家雲繡’合作社一位大姐繡的。她以前是縣棉紡廠的擋車工,下崗那會兒覺得天都塌了…現在,她靠這手活兒,供女兒上了大學。”
真實的故事瞬間衝散了她最初的緊張,語氣變得自然而動情。
小豔被姐姐的話觸動,也放鬆下來,接過話頭,拿起一副嬰兒穿的小虎頭鞋:“這是…這是按我們小時候穿的樣子做的。納鞋底,繡虎眼,一針一線都得功夫。現在會做的人不多了…”她說著,順手拿起針線,在鏡頭前演示起如何給虎頭“點睛”。纖細的銀針在她指尖翻飛,彩色的絲線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漸漸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虎眼。
她的動作流暢而專注,整個人仿佛沉浸在刺繡的世界裡,完全忘記了鏡頭的存在。那份沉靜和手藝本身,就是一種無聲卻極具力量的語言。
評論區開始滾動起來。“哇,阿姨手藝真好!”“這才是真國貨啊!”“虎頭鞋!給我未出生的寶寶預定一雙!”“主播多說說話呀?”
小麗看著評論,忽然開口:“手藝好是一方麵,關鍵是材料實在。我們的繡線是天然蠶絲染的,布是純棉老粗布,孩子貼著皮膚穿也放心。不像有些化纖的,看著亮,不吸汗。”她一開口就是產品經理的調性,務實,直接,卻莫名讓人信服。
小梅趁機在一旁補充:“對的哦家人們,我們所有材料都保證天然環保。今天直播間所有作品,都是合作社的阿姨們一針一線手工製作,獨一無二。今天首次開播,福利價!看中的趕緊下單,點擊下方小黃車一號鏈接!”
氣氛逐漸熱絡。
小梅適時地將王大姐等幾位老工人請到鏡頭前。她們一開始更是拘謹,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滿是繭子的手對著鏡頭直擺。
但在小紅小豔的鼓勵下,她們開始磕磕絆絆地講述自己如何從下崗女工變成“繡娘”,如何從迷茫絕望到如今能靠手藝掙錢養家,如何互相學習、教授年輕人。她們的語言質樸,甚至帶著濃重的鄉音,卻因為無比真實而格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