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頭發發白的老夫妻,那個老太太就是楊依洋下午從外麵路過的時候見到的。
最裡麵一間,是個老頭子帶著一個年輕男人,還有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
中間兩對是中年的夫妻。
他們都以為楊依洋是來找人的,或者是誰家的子女拜托楊依洋過來給誰送物資的。
所有的人都沒有說話,就等楊依洋自己開口。
楊依洋也拿電筒往自己臉上照了照。
“你們好,我叫楊依洋,依山傍水的依,海洋的洋。”
“我們夫妻買下了離牛棚最近的那4間屋,不過我們暫時不會在這裡長住。”
“既然我們是鄰居,那就當我日行一善,儘我的能力給你們送點物資過來。”
說著用手電筒照了照,放在地上的那個筐,裡麵有不少東西!
這時給楊依洋開門的那個老頭,見她沒有惡意,還好現在給他們送來了物資。
“你好,楊同誌,我叫段鵬,這是我的愛人李秋雲。”
“你好,我叫張超,這是我的愛人肖麗娘。”
“我叫方坤山,我愛人陳翠”
“和老我老頭子叫鄧永順,這是我孫子鄧昌宏、鄧昌偉。”
段鵬“小楊同誌,你應該聽說了,我們是什麼人?你不應該到這裡麵來的。”
他們已經過得夠艱難的了,沒必要再拉彆的人下水。
楊依洋“遇見了就是緣分,既然讓我今天來到了小漁村,我知道你們當中大多數都不是壞人,隻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如此。”
“但我始終相信黑暗很快就會過去,黎明遲早是要到來的。”
“或許以後我們永遠都不會再見麵,現在遇上了,就當成是搭把手拉扯一把。”
意思是今天過後大家又是陌路,所以讓這裡的人對她不要防範心理那麼重。
說不定等她們一走,以後永遠一輩子也見不上麵也不一定。
“你們就說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你們現在最需要的,要是有,我給你們送過來。”
見他們都不說話。
楊依洋也知道自己在這裡不能停留的時間過長。
楊依洋直接從筐裡麵提出一袋熟食。
“這些是我們買的包子,要不介意的話,拿過去一起分著吃。”
說完楊依洋把這一袋包子還有餡餅遞給了段老,接著從筐裡麵提出了一袋沉甸甸的糧食。
“這裡是30斤的大米,還有二十斤的玉米麵粉,你們也自己拿去分一下。”
接著,又從筐裡麵掏出從供銷社買的兩斤粗鹽。
“這兩斤是粗鹽,或許你們也會需要。”
“還有兩斤紅糖,乾活累了的時候可以補充一點糖分。”
“被這最後的一小包是藥品,上麵有說明。”
這包藥是楊依洋他們出發去東省賣衣服的時候在婆婆住院的那個醫院裡麵讓醫生給開的。就是預防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