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郊。
方和趁著孔捷訓練的時候,開始不斷來往兩界,從龍國購買大量機床和器械,用來搭建華夏的工業血脈。
首先是能源。
方和決定直接搭建遍布全華夏的電網。
為此,他購買了大量的發電機組。
,總裝機容量1000。
具備快速部署、啟動迅速的優點,是解決當前電力饑渴的速效藥。
10套中型水輪發電機組及配套輸變電設備,針對黃河、長江等水係的水文資料進行定製,為未來水電開發打下基礎。
大型高壓輸變電站設備10套,以及數萬公裡的高壓電纜和變壓器。
工業國最標準的衡量方式就是鋼鐵產量,方和為此購買了5套50噸級超高功率電弧爐,及其配套的爐外精煉爐,連鑄連軋生產線。
這是現代鋼鐵工業的短流程精華,能以廢鋼為原料,高效生產優質鋼材。
10套2000立方米級高爐係統及配套的焦化設備,能夠源源不斷利用國內鐵礦。
各種高精度數控機床,包括車、銑、刨、磨、鑽、加工中心,總共兩千套。
內燃機生產線5條,涵蓋卡車、坦克、船舶用柴油機,足以幫助華夏迅速開啟工業化。
除此之外,還有重型卡車生產線5條,內燃機車設計圖紙、核心部件及生產線20條,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生產線10條。
有了這些,華夏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迅速向外輸出,搶占世界市場。
工業骨架搭建完畢之後,方和又帶來了輕工業。
食品,紡織等機械全都被搬到了亮劍位麵。
一係列書籍,從小學到大學全部複印了一份,總計上億本。
與此同時,軍火生產線也列入了清單。
自動步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生產線,79式坦克,裝甲車生產線,105、122、155火炮及炮彈生產線,全部列裝。
還有船舶製造廠,方和購買了三個小型船舶製造廠,以後在慢慢擴大規模。
方和穿梭於兩個世界,親自監督著這場跨越時空的工業輸血。
設備源源不斷運來,選址建設刻不容緩。
方和與根據地高層共同規劃,確立了依托資源、輻射全國、保障安全的原則,勾勒出最初的工業布局。
東北,鞍山本溪工業區,依托原有基礎和附近鐵礦,重點發展鋼鐵冶煉與重型機械製造。
北方平城撫順工業區依托煤炭資源,重點發展能源、煤化工。
京津唐工業區,利用原有工業基礎、人才和港口優勢,重點發展精密加工、儀器儀表、輕武器及車輛製造。
華中武漢工業區,這裡處中心,水陸交通便利,重點發展船舶製造、重型機床。
華東蘇杭上海工業區,利用其技術工人基礎和金融中心地位,重點發展紡織機械、精密儀器。
西北蘭州西安工業區,地處內陸,相對安全,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航空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