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天晚上,王超腦子裡跟走馬燈似的,轉著兩件事:一是那個破鐵盒子和裡麵神秘的叉號標記,二是屋裡牆角陰乾著的那一堆陶坯。這兩樣東西,一樣關乎這座島的謎團,一樣關乎他們過日子的質量,都挺要緊。
他琢磨著,東北角那個叉號,肯定得去探個明白,但也不能貿然就去。得先把手頭緊要的事忙完,尤其是燒陶——碗瓢盆這些家夥什兒不夠用,醃肉存糧都受憋屈。
第五十八天,是個陰天,雲層厚厚的,但沒雨,風也不大。王超爬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摸那些陶坯。嗯,乾透透的了,手感涼絲絲、硬邦邦的,敲一下有清脆的響聲,是時候入窯了!
“今天頭等大事,燒窯!”王超吃完早飯,一抹嘴就宣布,“這些碗啊罐啊能不能成,就看今天這一把火了!”
大家夥兒也都摩拳擦掌。聶思思尤其緊張,這些陶坯可是她花了老大心血做出來的,就跟自己孩子似的。
直播間裡,觀眾們也知道今天要燒窯,都很期待:
“要燒窯了!激動!”
“思思做的那些坯子看著挺像樣,希望能成功。”
“可彆像上次那樣裂了,怪心疼的。”
“新窯應該比舊窯強吧?”
說乾就乾。王超、陳威和李娜,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大大小小的陶坯,一件件地搬進昨天壘好的新石頭窯裡。擺放很有講究,件與件之間要留出空隙,讓火和熱空氣能流通均勻。聶思思在一旁指揮著:“那個大缸放中間,穩當點……碗可以摞起來,但中間得墊上小石子……”
所有的陶坯都安置妥當後,王超親自封窯門。他用事先準備好的濕泥巴,把窯門堵得嚴嚴實實,隻留下下方一個不大的進風口和上方幾個小小的出煙孔。
“點火!”王超一聲令下,陳威在進風口處點燃了鬆針和乾草。火苗躥起,開始引燃窯內鋪著的木柴。一開始,煙很大,從出煙孔滾滾冒出。這是低溫排濕階段,急不得。
王超像個老把式似的,蹲在窯邊,仔細看著火色和煙的變化。“現在火不能大,得慢慢烤,把坯子裡最後那點水汽逼出來。”他告訴旁邊好奇的蔣甜甜。小丫頭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窯火。
這一烤,就是大半天。到了下午,窯口的煙漸漸變成了淡淡的青白色,這說明水汽排得差不多了。
“好了,現在可以加柴,提高溫度了!”王超指揮陳威和李娜,把準備好的、耐燒的硬木柴從進風口塞進去。火焰的溫度驟然升高,窯體甚至被燒得微微發紅,隔著老遠都能感覺到熱浪撲麵。
這是最關鍵的高溫煆燒階段。王超根據以前看過的資料和有限的經驗,知道必須保持這個高溫一段時間,讓泥土裡的礦物發生化學反應,真正變成陶瓷。他不斷觀察著火候,指揮著添柴的速度和數量。
聶思思的心一直懸著,雙手合十,嘴裡默默念叨著什麼。李娜則一邊幫忙,一邊警惕地注意著四周,畢竟燒窯動靜不小,火光和煙柱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關注。
直播間裡的觀眾也跟著緊張:
“看著窯都燒紅了,溫度得多高啊!”
“超哥這架勢,真像個老師傅!”
“千萬彆炸窯啊……”
“祈禱成功!”
高溫燒了將近兩個小時後,王超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停火!封窯!讓它自然冷卻!”他下令用濕泥巴把進風口和出煙孔也徹底封死,讓窯內的溫度極其緩慢地降下來。這是為了防止陶器因冷卻過快而開裂。
窯是封上了,但大家的心還懸著。裡麵的陶器到底成沒成?有沒有裂?得等明天窯徹底涼透了才能知道。
忙活完燒窯的大事,傍晚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那個東北角的叉號上。
“陶器要是成功了,咱們接下來是不是就該去東北邊看看了?”陳威啃著芋頭,問道。
王超點點頭,拿出那塊畫著地圖的木板,用炭筆在東北角海岸線畫了個圈:“嗯,這是個事兒。那個叉號標記得不明不白,不去看看心裡不踏實。但怎麼去,得琢磨琢磨。”
李娜看著地圖,分析道:“從咱們這兒去東北角,直線距離不算近,而且中間地形不清楚。如果沿著海岸線走,有些地方是懸崖峭壁,可能過不去。要是從林子裡穿……又離那個危險山穀太近。”
這是個兩難的選擇。沿海岸線相對熟悉,但可能受阻;穿林子路程可能短,但風險未知。
聶思思小聲說:“要不……等陶器出來,咱們用船沿海岸線劃過去看看?從海上看,應該能看清岸邊情況。”
王超眼睛一亮:“這主意不錯!咱們的‘龍國一號’雖然小,但沿海岸航行問題不大。從海上去,既能避開叢林裡的危險,又能偵察岸邊地形。就這麼定了!等明天陶器出窯,要是順利,後天咱們就乘船去東北角探探路!”
這個計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了船和指南針,他們的探索能力大大增強。
第五十八天,在緊張的燒窯和下一步探索的規劃中度過。希望和期待,如同那被封在窯中的陶器,在高溫煆燒後,等待著破窯而出的那一刻。
第五十八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