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聖殿”的光芒日夜不息,知識的洪流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隨著堡壘解析能力的提升,湧來的信息愈發深奧與龐雜。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潛藏的風險。
楊教授團隊內部,首次出現了明顯的分歧。
以年輕的天體物理學家艾拉為首的一批激進派,主張全力推進一項被稱為“奇點躍遷”的理論研究。該理論源自“回響”中一段關於利用超高密度能量短暫撕裂空間底層結構、實現近乎無視距離的瞬時移動的設想。
“這是突破!是我們擺脫‘觀察者’空間封鎖,甚至實現戰略威懾的關鍵!”艾拉在全息投影前激動地闡述,眼中燃燒著對未知的渴望,“根據模型,隻要能量供給足夠,我們甚至能直接躍遷到‘觀察者’的核心控製區!”
然而,以資深工程師羅遜為首的保守派則憂心忡忡。“能量供給?你知道維持這種躍遷哪怕一秒鐘,需要消耗掉堡壘近乎三分之一的儲備能源嗎?而且,這段理論明顯不完整,缺少關鍵的穩定性控製算法!強行推進,無異於在懸崖邊蒙眼狂奔!”
“我們可以邊實踐邊完善!‘織網者’的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指引!”艾拉據理力爭。
“指引?還是陷阱?”羅遜反唇相譏,“彆忘了‘守護者核心’的前身是什麼!誰能保證這段知識不是‘觀察者’故意留下的誘餌?”
爭論在聖殿外圍的休息區回蕩,氣氛有些緊張。這不是個例,類似的爭論在科研部的各個領域都在悄然發生。過快湧入的、超越當前理解能力的知識,像是一劑猛藥,既激發了無窮的潛力,也攪動了人心深處的激進與浮躁。
李娜通過內部報告知曉了這些分歧。她沒有立刻介入壓製,而是下令加強了所有高危理論項目的安全審核等級,並要求所有應用級技術必須經過至少三輪獨立的、封閉式模擬測試。她知道,堵不如疏,但在“觀察者”威脅未除的當下,穩定壓倒一切。
與此同時,由老周督建的“星火計劃”也遇到了技術瓶頸。新型旗艦的設計藍圖借鑒了大量“織網者”的星艦架構,其核心動力係統要求一種名為“秩序共鳴矩陣”的裝置,這需要極高純度的秩序晶體作為能量引導和放大介質。
“我們現有的合成晶體純度最高隻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八,距離設計要求的最低百分之九十五相差甚遠。”負責材料學的工程師向老周彙報,“而‘星火號’殘骸的那枚核心晶體……我們不敢,也不能進行破壞性取樣。”
老周皺著眉頭,看著設計圖上那複雜無比的矩陣結構,感覺比麵對十艘“潛行者”還要頭疼。“那就想辦法提純!或者找替代方案!堡壘所有的資源優先向你們傾斜!”
就在堡壘內部為消化知識而忙碌時,外部監測網絡捕捉到了一絲不尋常的信號。
並非來自遙遠的“觀察者”控製區,而是來自一個相對靠近堡壘、不久前才建立聯係的、名為“凱拉星”的中立文明。他們發送了一段經過加密的、斷斷續續的求救信息。
“……重複……我們遭到了未知信號源的精神侵擾……部分民眾出現意識混亂、認知偏差……無法定位源頭……請求……技術援助……”
信息後麵附帶著一段詭異的背景噪音分析,其波動模式帶著一種令人不適的、非自然的協調感。
“精神侵擾?”李娜看著這份報告,眉頭微蹙。這不像“觀察者”直接攻擊的風格,它們更傾向於物理上的徹底抹除。
“會不會是某種我們未知的宇宙現象?”一位參謀提出。
“或者是‘觀察者’的新武器?”老周更傾向於這個答案,“它們知道硬碰硬占不到便宜,開始玩陰的了?”
李娜沉思片刻。“派遣‘遠眺號’前往‘凱拉星’域進行隱蔽偵察。”“遠眺號”是最新下線的、搭載了強化感應器和信息對抗係統的偵察艦。“記住,任務是偵察和評估,非必要不直接介入。同時,將這段異常信號模式發送給楊教授團隊,看看‘回響’知識庫中是否有類似記載。”
她有種預感,這或許不是孤立事件。“觀察者”的反撲,可能已經以一種更隱蔽、更惡毒的方式開始了。它們不再僅僅針對方舟堡壘,而是開始侵蝕堡壘試圖建立的、脆弱的信任網絡。
知識的重量正在考驗著堡壘的根基,而暗流,已悄然湧動。
第8卷第461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