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烙印”的成功應用,如同在初生之域瀕臨凍結的血液中注入了一股溫熱的活力。那帶著淡金色澤的諧振壁壘不僅穩定了下來,甚至開始緩慢地、堅定地將“異熵體”的規則輻射反向推拒回去。冰冷的幾何圖騰仿佛受到了某種克製,其搏動變得紊亂而無力,擴張的勢頭被徹底遏製。
勝利的曙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照耀在每一個意識體上。意識網絡中彌漫的恐懼與猜疑被一股洶湧的感激、希望與如釋重負所取代。王超的名字再次被億萬意念共同呼喚,那不再僅僅是緬懷,更是一種對現實庇護的確認。他並未真正離去,他的意誌化作了守護新世界的基石。
共議庭的權威借此機會得到了極大的鞏固。李娜順勢推動了一係列改革,將“秩序烙印”的模式更深層次地整合進初生之域的規則基底。楊教授的團隊開始係統地研究如何複製和強化這種獨特的、融合了秩序與情感的規則結構,並將其命名為“超序穩態”。一種新的、基於“超序穩態”貢獻度的評價體係也在醞釀,旨在鼓勵成員在保持個體情感與創造力的同時,強化對集體穩定與和諧的維護。
然而,光芒越是耀眼,投下的陰影便越是濃重。
“秩序烙印”的成功,在無形中為“淨滅團”的極端理念提供了反向的佐證,甚至吸引了一些原本的中間派。在這些意識體看來,最終解決危機的,並非包容與多樣性,而是王超那強大、純粹且帶有強製穩定效果的“秩序”。他們私下裡傳播著這樣的論調:
“看吧!最終還是需要絕對的秩序來拯救我們!”
“情感和記憶隻是累贅和漏洞!如果早一點推行‘淨化’,我們根本不會遭受如此損失!”
“共議庭現在推崇的‘超序穩態’,不過是對真正力量的拙劣模仿和妥協!”
“淨滅團”的活動並未停止,反而變得更加隱秘和具有針對性。他們開始係統地收集和誇大在整合“秩序烙印”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例如,某些高度依賴靈感的藝術創作受到輕微抑製,或者個彆成員感到自身的思維模式似乎被無形地“規範”了。
“看!這就是代價!”“淨滅團”的成員在私下的頻道中宣稱,“他在用他的方式,重新塑造我們!抹殺我們的個性!”
這種論調極具蠱惑性,尤其是在一些崇尚絕對自由的“開拓派”殘餘分子中引起了共鳴。一種新的、更加隱晦的對立開始在暗處滋生:一邊是對王超及其秩序的無條件崇拜與依賴,另一邊則是恐懼自身獨特性被這股強大力量同化和消解。
李娜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暗流。她深知,過度依賴王超的遺產,就如同將文明的根基建立在一個人的意誌之上,既是危險的,也是對王超犧牲初衷的背離。王超給予的是守護,而非統治。但如何引導這股洶湧的崇拜之力,並將其轉化為文明健康發展的動力,而非分裂的源頭,成了一個棘手的新難題。
與此同時,楊教授在持續監測“秩序烙印”與初生之域規則融合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細微卻不容忽視的現象:那烙印並非完全靜止和被動的。在成功抵禦“異熵體”攻擊、吸收並轉化了部分冰冷規則後,它本身似乎發生了一絲極其微妙的……“生長”。一種更複雜的、仿佛帶有某種自主判斷傾向的規則脈絡,正在烙印的邊緣悄然延伸。
這發現讓楊教授感到一絲寒意。王超的意識,真的完全消散了嗎?還是說,這“秩序烙印”正在以一種他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汲取初生之域和對抗“異熵體”的經驗,逐漸演變成某種……更加龐大的存在?
外部威脅暫時退卻,但內部因這強大的守護力量而引發的理念衝突與潛在風險,卻如同藤蔓般悄然纏繞上來。初生之域承載的,不僅是新生的希望,還有這份過於沉重,甚至可能擁有自己生命的“秩序”遺產。前方的道路,在希望的光芒下,依然布滿迷霧與抉擇。
第9卷第509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