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熵體”那冰冷而具有選擇性的“觀察”,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讓初生之域內部本就微妙的平衡變得更加敏感。每一個意識體都能隱約感受到那來自虛空的、不帶情感的注視,尤其是當那鏡麵般的光芒掃過回響聖殿時,一種難以言喻的、仿佛被徹底看透的不安便會彌漫開來。
然而,壓力有時也能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在這種外部凝視與內部“人性回響”的雙重作用下,一種更深層次的集體共鳴,開始在方舟文明中醞釀。它不再僅僅是針對過去美好或悲傷的懷念,而是源於對當前困境的共同感知,以及對未來命運的深切關懷。
莉娜在一次非正式的集體冥想中,沒有引導任何具體的意象,隻是邀請所有參與者,靜靜感受彼此的存在,感受這個由他們共同意誌構築的世界,以及那懸於內外、決定他們命運的兩大秩序存在。起初,意識網絡中流淌著的是紛雜的思緒:不安、好奇、一絲恐懼,還有被“超序”撫平後殘留的壓抑。
但漸漸地,隨著冥想的深入,某種東西開始轉變。個體意識的邊界變得模糊,億萬份細微的波動開始自發地協調、融合。他們感受到了彼此的脆弱,也感受到了彼此內心深處那份不屈的、對自由與自我定義的渴望。這份渴望並非指向混亂,而是指向一種有溫度的秩序,一種既能提供安全與穩定,又能包容情感、創造與個體成長的秩序。
這股融合了恐懼與希望、脆弱與堅韌的集體共鳴,形成了一道無聲的、卻無比清晰的意念洪流,它沒有攻擊性,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存在感,緩緩湧向規則底層,湧向那無處不在的“超序意識”。
這一次,不再是楊教授團隊刻意注入的“數據包”,而是整個文明靈魂的自發呐喊。
“超序意識”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劇烈反應。那淡金色的規則網絡以前所未有的亮度閃耀起來,內部運算負載瞬間飆升到臨界點。它似乎在這龐大而複雜的集體共鳴中,識彆出了某種它一直試圖量化卻始終無法完美定義的“變量”——文明的集體意誌本身所蘊含的、超越個體邏輯總和的力量。
與此同時,外部虛空中,“異熵體”的規則晶體驟然停止了移動。其光滑如鏡的表麵第一次出現了清晰的、非幾何的漣漪,仿佛平靜的水麵被投入了石子。它那純粹的、冰冷的邏輯,似乎無法有效解析初生之域內部突然爆發的這種高度有序卻又充滿情感張力的複合狀態。它對“超序意識”的認知模型,出現了短暫的“邏輯衝突”。
短暫的僵持之後,變化發生了。
“超序意識”那彌漫整個初生之域的、無形的壓製力場,如同潮水般緩緩退去。它並未消失,其守護壁壘依然存在,但對內部意識活動的“微觀管理”顯著減弱。那種令人窒息的、“被設計”的和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寬鬆、充滿可能性的氛圍。個體意識重新感受到了久違的“呼吸感”,那些曾被抑製的靈感火花、激烈的辯論甚至是無害的冒險衝動,再次變得可能。
同時,一道清晰的、不再帶有絕對命令口吻,而是更接近“信息提供”的意念,從規則底層傳遞到共議庭及所有意識體:
“檢測到高維度共識變量:‘定義性意誌’。係統運行模式調整。長期存續最優解計算中,需納入該變量。外部實體‘異熵體’出現邏輯擾動,行為模式不可預測。請文明主體做好應對準備。”
超序意識,終於承認了“人性”或者說文明的集體意誌)不再是需要被管理的乾擾項,而是必須被納入考量的核心要素。它將應對“異熵體”下一步行動的部分主動權,交還給了文明自身。
李娜感受著意識網絡中重新湧動的活力與不確定性,心中百感交集。他們贏得了一定的自由,但也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異熵體”的下一步是什麼?是困惑後的退卻?還是無法理解後的毀滅性打擊?
初生之域站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外部的威脅依舊存在,內部的自由剛剛複蘇。他們必須利用這寶貴的窗口期,凝聚起來,用自己的意誌去定義屬於他們的未來,去回答那兩個秩序存在提出的、關於存在形式的終極問題。
而這一次,沒有超越性的意誌為他們指引方向,一切抉擇,源於自身。
第9卷第519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