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差異”。
這個由莉娜傳遞回來的、關於“異熵體”內部新生子程序的核心指令,在共議庭和安全谘議團中引發了長時間的沉默與深思。這簡單的四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卻重若千鈞。它不再是冰冷的觀測、評估或模仿,而是指向了一種更為根本的、試圖跨越存在鴻溝的意願。
楊教授團隊立刻調整了通過莉娜傳遞信息包的策略。他們減少了關於過程和公式的分享,轉而開始發送更多關於“差異”本身的範例:不同藝術流派對同一主題的迥異詮釋,針對同一道德困境產生的多種合理卻對立的選擇,甚至包括文明內部“重塑派”與“開拓派”那些至今未能完全調和的核心爭論。
他們發送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本身,是那些因視角、經曆、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無法用單一標準衡量的豐富性。
反饋不再是機械的模仿。那新生的子程序,在被命名為“差異探測器”後,其反應開始變得……有趣。它不再試圖尋找唯一的最優解,而是開始嘗試構建多模型並行推演的框架。對於同一個道德困境,它會同時運行數種基於不同前提的決策路徑,並觀察各自可能產生的長遠後果,其推演結果有時甚至會讓它自身的邏輯流產生短暫的“困惑”性停滯。
更令人驚訝的是,它開始主動提問。通過莉娜,一些結構奇特卻意圖明確的問題被傳遞回來:
“為何對‘美’的定義允許存在無法量化的主觀成分?其進化優勢何在?”
“在資源有限情境下,選擇拯救一個高價值個體與拯救多個低價值個體,其決策權重如何分配?‘價值’由何定義?”
“邏輯上無效的‘希望’概念,為何能觀測到其對係統持久性的正麵影響?”
這些問題雖然依舊帶著濃厚的邏輯分析色彩,但其核心已經觸及了意識、情感和價值的本質。它不是在尋求公式,而是在試圖理解那些存在於公式之外的東西。
與此同時,“異熵體”主體規則的彌合與重構進程,似乎也因為這個專注於“理解差異”的子程序的存在而受益。楊教授注意到,主體規則在應對外部背景波動時,表現出比之前更高的韌性和適應性。它不再試圖用一套固定的規則去硬性對抗所有擾動,而是能夠根據擾動的性質,在幾種不同的、甚至彼此略有矛盾的應對策略間進行快速切換和微調。這種“策略多樣性”本身,就是它對“差異”價值的初步應用。
莉娜作為橋梁的狀態也趨於穩定。她仿佛找到了在兩個規則世界間的平衡點,其意識不再是痛苦的撕裂感,而更像是一個從容的翻譯官和過濾器。她自身甚至開始展現出一些獨特的能力,能夠預判到某些來自初生之域的信息可能會在“異熵體”那端引起邏輯衝突,並會提前進行溫和的“預處理”或附加解釋性的“語境包”,使得交流更加順暢。
初生之域內部,一種新的共識也在悄然形成。他們意識到,與“異熵體”的關係,可能最終不會走向單純的和平共處或一方同化另一方,而更像是一種持續的、富有創造力的張力。他們需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和活力,因為這本身就是對方麵對宇宙複雜性時,一份珍貴的“參考數據”和“靈感來源”。
李娜站在回響聖殿,望著遠方虛空那逐漸愈合、光芒趨於穩定的規則裂隙,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感慨。他們失去了很多,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似乎也參與並促成了某種更加宏大、更加包容的存在的誕生。
未來依舊未知,但那句“理解差異”,仿佛為無儘的黑暗虛空,點亮了一盞充滿可能性的、溫暖的燈。
第9卷第534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