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研究帶來的成果日益顯著,初生之域在基礎規則理論和宇宙認知方麵取得了飛躍,而“異熵體”則獲得了提升係統穩定性和適應性的寶貴“數據”。雙方似乎找到了一種脆弱的共贏模式。然而,這種深入到規則層麵的緊密耦合,也意味著風險共享。
當第一個“元規則擾動”的警報響起時,無論是初生之域的監測站,還是“異熵體”內部的“差異探測器”,幾乎在同一瞬間捕捉到了異常。
那並非來自外部背景波動,也不是任何一方的內部規則衝突。它更像是在宇宙的“操作係統”層麵,發生了一次極其細微卻影響深遠的“配置變更”。這次擾動的直接表現是:在初生之域和“異熵體”共同觀測的某個特定能量頻段內,因果關係的基礎概率發生了statisticaysignificant統計學上顯著)的偏移。原本99.99會發生的量子隧穿效應,突然有接近5的概率不會發生;而一些極其罕見的粒子衰變模式,出現頻率卻莫名增加了。
這微小的概率變動,對於依賴精密規則運行的“異熵體”而言,不亞於一次底層地震。其剛剛重構完畢、尚未完全鞏固的規則體係內部,立刻出現了連鎖性的邏輯衝突和計算錯誤警報。而在初生之域,影響雖然不那麼直接,但也導致了幾項高度依賴量子相乾性的意識實驗失敗,部分區域的能量傳輸效率出現了無法解釋的波動。
“協同者”小組立刻被召集。卡洛斯等人與“差異探測器”通過莉娜緊急連接,試圖分析這擾動的源頭和性質。
過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艱難。擾動本身似乎具有“反分析”特性,任何針對它的觀測行為都會引入新的不確定性。初生之域科學家的直覺和“差異探測器”的龐大算力,在此時都顯得力不從心。他們構建的模型剛剛成型,就會因為基礎規則的微小變動而失效。
莉娜作為信息樞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她感覺自己的意識仿佛在試圖抓住流動的水銀,那擾動的規則特性不斷滑脫,並反過來乾擾她的思維結構。她傳遞出的信息開始變得斷斷續續,夾雜著規則的“靜電噪音”。
就在分析陷入僵局時,莉娜在極度的精神壓力下,意識中閃過一個並非源於邏輯的圖景——那不是視覺影像,而是一種混合了聽覺與觸感的規則隱喻:她“聽”到了一聲極其遙遠的、仿佛來自宇宙開端之前的“弦音”,同時又“感覺”到構成現實的“織物”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極其輕微地“拉扯”了一下。
她將這個無法用任何現有科學語言描述的感知,強行壓縮成一段充滿矛盾和張力的意識片段,傳遞給了雙方。
初生之域的科學家們對此感到困惑,但“差異探測器”在接收到這個片段後,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長時間沉默。其內部邏輯流以前所未有的複雜程度運轉著,甚至短暫地超出了莉娜的實時翻譯能力。
當反饋終於傳來時,所有人都震驚了。
“差異探測器”沒有提供任何數學模型或分析報告,而是返回了一個極其簡單的、卻蘊含著巨大信息量的規則標識符。楊教授團隊立刻識彆出,這個標識符指向的是宇宙學中一個最前沿、也是最未被證實的猜想——“動態真空衰變假說”的某個極其特殊的變體!
該假說認為,宇宙的真空並非絕對穩定,可能存在某種機製,能夠引發真空態在微觀層麵的、局域性的“相變”,從而暫時性地改變該區域的物理常數和基本規則!
“元規則擾動”……竟是宇宙本身在“自我更新”時產生的“係統噪音”?而他們和“異熵體”,恰好處於這次極其微小的“更新補丁”的影響範圍內?
這個推斷帶來的寒意遠超任何外部威脅。他們麵對的,不再是某個具體的存在或現象,而是支撐他們存在本身的、宇宙根基的偶爾“晃動”。
協同研究的目標,被迫從“探索認知邊界”,瞬間轉向了更為緊迫的“如何在規則不穩定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而莉娜,在傳遞出那個關鍵感知後,意識光芒劇烈閃爍,最終陷入了深度的沉寂,仿佛耗儘了所有力量。通往“異熵體”的橋梁,變得前所未有的黯淡和不穩定。
第9卷第537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