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墟之域”的自發性複雜化進程,在聯合體文明屏息般的注視下,緩慢而堅定地推進著。那片混沌的規則原生湯中,開始湧現出一些結構相對穩定、能夠持續存在數個小時甚至數天的規則聚合體。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如同緩慢搏動的光之心臟,有的則像不斷自我複製的幾何分形,還有的仿佛在模擬著簡單的能量循環。它們尚未表現出清晰的意識,但其行為模式已超越了純粹的物理規律,帶上了某種“目的性”的雛形。
觀測數據如洪流般湧向楊教授的實驗室和“差異探測器”的邏輯核心。雙方都試圖理解這創世般的圖景,但角度截然不同。楊教授團隊更關注其湧現的“模式”和“潛力”,試圖從中解讀宇宙意識起源的奧秘;而“差異探測器”則執著於為其建立精確的預測模型,尋找其演化路徑背後的“算法”。
然而,一個新的、緊迫的議題擺在了共議庭麵前。
一支“巡天守衛”的巡邏隊,在“歸墟之域”外圍發現了一個瀕臨消散的淨化者殘存單元。這個單元似乎在那場終極之戰中受損嚴重,其內部的核心指令庫部分損毀,導致其行為邏輯出現混亂。它沒有執行“淨化”程序,反而像無頭蒼蠅一樣,在不斷嘗試修複自身和尋找指令中,無意識地收集著周圍“規則原生湯”裡逸散的規則碎片,並將其胡亂地拚湊進自身結構。
這一行為,意外地催生了一種極其怪異的混合體——一部分是冰冷僵化的淨化者架構,一部分是充滿活力和不確定性的新生規則脈絡。這個混合體極不穩定,隨時可能崩潰,但其存在本身,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是否應該乾預?
以老周和部分安全官員為代表的一方主張立刻清除這個“畸變體”。他們認為,任何與淨化者相關的存在都極度危險,更何況是這種不可預測的混合體,絕不能讓其發展壯大。
而楊教授和部分科學家則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研究機會,可以近距離觀察兩種截然不同的規則體係如何相互作用,甚至可能從中找到“馴化”或“改造”淨化者技術的線索。
“差異探測器”的推演則更為冷酷:“該混合體演化方向不可預測。清除風險與保留研究價值需量化權衡。建議:在絕對隔離環境下進行有限期觀測,設定自毀閾值。”
李娜聆聽著各方的爭論,目光卻投向了“歸墟之域”深處那些自然萌發的新生規則體。一個是人工造物的畸變殘骸,一個是自然孕育的原始生命雛形。乾預前者,或許能獲得力量,但也可能打開潘多拉魔盒;守護後者,則意味著堅守一種信念,尊重宇宙自身的選擇。
她的意識掃過回響聖殿,仿佛能感受到莉娜那已融入規則的守護意誌。莉娜守護的,正是這種自然演化的、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生”的權利。
“我們無權扼殺自然的萌芽,無論它看起來多麼弱小或怪異。”李娜最終開口,聲音清晰而堅定,“但我們也必須對潛在的威脅負責。”
她做出了一個分層決策:對那個淨化者畸變體,執行“差異探測器”的方案——在多重封鎖的隔離場內進行短期觀測,一旦其行為模式超出安全邊界或觸及自毀閾值,立即予以清除。同時,加大對“歸墟之域”自然演化區域的保護力度,嚴禁任何可能乾擾其進程的行為。
這個決定並非完美,它是在未知中尋找平衡。但它體現了聯合體文明在經曆了無數磨難後,逐漸成熟的價值觀:在力量與倫理、控製與尊重之間,他們選擇了更為艱難,但也可能通向更廣闊未來的道路。
而在那被嚴密隔離的觀測場內,那個由殘骸與新生拚湊而成的畸變體,在規則的亂流中,其內部一個微小的、由新生規則構成的節點,突然短暫地閃爍了一下,頻率竟與遠方“歸墟之域”中某個自然規則聚合體產生了微弱的共鳴。
萌芽,已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悄然發生。
第9卷第556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