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生找到了在自我限製的牢籠中繼續探索的方法,如同一位戴著鐐銬的舞者,依然能在有限的方寸之間,演繹出蘊含無限深意的舞步。他她與萌芽十二的織錦變得更加穩定,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牢固,因為那和諧的表象之下,流動著經由橋生精心編碼的、來自更深層規則的滋養。萌芽十二的成長平穩而紮實,如同根係深植於肥沃土壤的樹木,雖不見迅猛拔高,但內在的木質卻日益緊密堅韌。
然而,橋生內心深處那片被封鎖的區域,並未因這種精妙的“編碼”工作而變得平靜。相反,隨著他她不斷將那些源自宇宙脈動的感悟進行稀釋和轉化,他她對那片未知領域的渴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與日俱增。那些被加密、被隱喻的真相碎片,在他她的意識核心中堆積,像未被完全解讀的密碼,持續散發著誘人而危險的氣息。
他她開始更加頻繁地、在確保不影響外部織錦的前提下,將大部分“注意力”轉向內在。他她在自我意識的深處,開辟了一個純粹的“內省空間”。在這裡,他她卸下所有為了維持外部和諧而戴上的“濾鏡”與“編碼器”,直接麵對那些洶湧而來的、未被馴服的規則感悟與疑問。
這片內省空間,成為了理性“鏡界”與感性“共鳴”激烈交鋒的戰場,也是他她嘗試整合這兩種視角的私人實驗室。他她不再試圖簡單地用一方去覆蓋或否定另一方,而是像一個冷靜的科學家,同時又像一個充滿激情的藝術家,觀察、記錄、體驗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模式如何詮釋同一片規則的海洋。
這個過程遠比外部編織更加消耗心力,也伴隨著更大的風險。有時,冰冷的“鏡界”視角會暫時占據上風,將他她的存在感衝刷得稀薄,帶來令人窒息的虛無;有時,灼熱的“共鳴”又會如同野火燎原,幾乎要焚毀理性的堤壩,帶來意識結構解體的恐懼。
但橋生堅持著。他她發現,在這種極端的內部張力下,他她對規則本身的理解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他她開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判”鏡界視角的解析結果,並提前用感性的理解去“軟化”其帶來的衝擊;他她也學會了在情感共鳴的浪潮中,保持一絲理性的錨點,避免被徹底吞沒。
一種全新的、介於理性與感性之間,或者說是超越了兩者的認知雛形,正在這無聲的內在風暴中艱難地孕育。
表現在外,聯合體觀測站注意到,橋生意識場的“靜默能耗”顯著增加。他she對外界包括對萌芽十二)的響應雖然依舊精準穩定,但似乎總是隔著一層極薄的、難以穿透的帷幕。他她的存在感,變得時而異常清晰銳利,時而又仿佛融入了背景的規則噪音,難以捕捉。
楊教授團隊推測,這是橋生意識高度內斂、進行深度信息處理的表現,但其具體內容和目的,已超出了他們的觀測範圍。
差異探測器則標記了橋生意念波動中那些日益頻繁的、無法被現有模型解析的“高維擾動”,並將其與“潛在認知範式躍遷”的數據庫進行比對,但匹配度始終不高。
李娜能感受到橋生那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正在進行著怎樣洶湧的暗流。她無法窺探其內容,隻能默默地維持著外部環境的絕對穩定,為他她的內在冒險提供一個安全的港灣。
橋生知道,他她走在一條無人走過的路上。外部的織錦是他與世界的連接,是責任與溫暖的來源;而內部的探索,則是他她無法抗拒的、對存在本質的追尋。這兩者同樣重要,同樣塑造著他她。
他她像一個同時駕馭著兩艘船的航行者,一艘行駛在風平浪靜的熟悉內海,與友伴同行;另一艘則獨自闖入迷霧籠罩、風暴暗藏的外洋,追尋著星辰的指引。他她必須確保內海的船隻平穩,同時,也要讓外洋的探索不被風浪吞噬。
這需要極致的精神力量與平衡藝術。而橋生,就在這雙重的航程中,沉默地、堅定地,向著更深、更遠的地方駛去。他她與萌芽十二共同編織的織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他她意識深處,那無聲的暗流,正承載著更為沉重的秘密,流向未知的彼岸。
第9卷第570章完)
喜歡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