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五年公元184年)的寒冬,終於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與人們對溫暖的殷切期盼中,走到了它的儘頭。
舊歲已除,新年伊始,然而這一縷象征著生機與複蘇的“春風”,在這紛亂的世道裡,似乎獨獨眷顧了北疆這片由淩雲掌控的土地。
在朔方、五原、雲中、雁門、定襄以及幽州五郡的疆域之內,儘管舉目望去,原野依舊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河流凝固如銀練,呼嘯的北風仍帶著刺骨的寒意。
但一座座城池的內部,卻頑強地勃發著與外界嚴寒截然不同的暖意與生機。
家家戶戶的門扉上,都貼著用鮮豔紅紙工整書寫的春聯——這源自淩雲“發明”並大力推廣的新風俗,墨跡猶新的字句寄托著對豐足、平安的祈願;
屋簷下,一盞盞各式各樣的燈籠在夜色中散發出融融暖光。
得益於煤炭的廣泛開采與應用,以及去歲相對充足的糧食儲備與有序的調配,即便是最普通的平民之家,也能在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這頓年夜飯桌上,見到難得的葷腥。
誘人的飯菜香氣從千家萬戶的窗欞門縫中飄散出來,交織在寒冷的空氣裡,勾畫出人間煙火的踏實圖景。
孩子們穿著雖非綾羅綢緞、卻厚實保暖的棉布冬衣,臉頰紅撲撲的,在早已被清掃乾淨的街巷裡追逐嬉戲,引來陣陣歡快的驚呼與笑聲。
各郡縣的官府也並未閒著,組織起了諸如舞龍舞獅、儺戲驅疫等簡單的慶祝活動,並向最困難的民戶分發些許米糧肉食,以示與民同樂。
在這裡,看不到大規模戰亂後的斷壁殘垣,聽不到饑民絕望的哀嚎,觸目所及,是一種在末世洪流中艱難開辟出的、蘊含著希望火種的秩序與安寧。
然而,將目光投向大漢版圖的其他州郡,景象便陡然一變,淒慘得令人心寒。
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年前被官方宣告“平定”,但其燎原之火留下的餘燼未息,各地大小匪患如野草般滋生蔓延,豪強地主對土地的兼並更加肆無忌憚。
廣袤的中原大地、曾經富庶的關隴地區,百姓或因戰火失去家園,流離失所,或因朝廷愈發嚴苛的賦稅與徭役而在死亡線上苦苦掙紮。
對這個年關,他們中的許多人而言,意味著空無一物的米缸、難以抵禦的凜冽寒風,是與至親骨肉生離死彆、甚至陰陽永隔的無儘悲慟。
朔方等地的這份其樂融融、秩序井然,與大漢帝國整體上的千瘡百孔、民生凋敝,形成了如此鮮明而又殘酷到極致的對比。
除夕之夜,朔方太守府的後院並未舉行盛大喧鬨的宴會,而是精心布置了一桌溫馨雅致的家宴。
圍坐在鋪著錦繡桌圍的圓桌旁的,除了男主人淩雲,便是女主人甄薑、身懷六甲的來鶯兒、新婚燕爾的大喬,以及被乳母小心翼翼抱在懷中、裹在柔軟繈褓裡的幼子淩恒。
此外,席間還有一位須發皆白、麵容清臒卻精神矍鑠的老者——正是被淩雲奉為上賓的神醫華佗。
華佗在朔方並無親眷,淩雲感念其卓越貢獻與高尚醫德,早已將其視為不可或缺的臂助與值得尊敬的長輩,故特意在此合家團圓之夜,邀他同席,以示親近與尊崇。
宴席之上,菜肴雖不追求奢華,卻樣樣精致可口,熱氣騰騰。
氣氛溫馨而融洽。幾杯朔方特釀的醇酒下肚,驅散了冬夜的最後一絲寒意。淩雲忽然斂去閒適的笑容,神情鄭重地端起酒杯,站起身,麵向華佗,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
“先生,自您屈尊駕臨朔方這苦寒之地,活人無數,更開設講堂,傳授醫理,建立醫學院,奠定千秋基業。此恩此德,雲與麾下將士百姓,皆銘記於心。雲,僅以此杯,敬謝先生!”
華佗見狀,連忙放下竹箸起身還禮,語氣懇切:“將軍萬萬不可如此!治病救人,傳授技藝,本是醫者天職。”
“若非將軍提供這片施展抱負的天地,傾力支持,佗一身所學,又何能惠及如此多的生靈?是佗該感激將軍才是。”
淩雲並未就此坐下,他目光清澈而誠摯,凝視著華佗,繼續言道,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落入每個人耳中:
“先生,雲今日尚有一不情之請,望先生成全。先生醫術通玄,已臻化境,品德高尚,更是雲所景仰。若先生不嫌雲資質魯鈍,雲願焚香沐浴,行拜師之禮,正式奉先生為師,學習醫道精微,強身濟世之理。”
他略頓一頓,語氣更加沉凝,“不僅如此,雲更願以父輩之禮,誠心奉養先生終老,使先生再無衣食奔波之後顧之憂,可一心一意,專注於醫學之傳承,濟世之宏願!”
此言一出,滿座皆靜。不僅華佗徹底愣在當場,渾濁的老眼中滿是難以置信,連一旁的甄薑、來鶯兒和大喬,也都微微睜大了美眸,流露出驚訝之色。
淩雲身為一地太守,手握重兵,地位尊崇,竟願在如此多家宴場合,當著妻妾之麵,向一位醫者行此隆重的拜師禮,並許下以子侄奉養的承諾,這份超越世俗地位的尊重與至誠之心,實在遠超尋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華佗怔怔地看著淩雲,看著他那張年輕卻已顯露出堅毅與遠見的臉上,沒有絲毫作偽與勉強,隻有一片赤誠。
他一生漂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憑借醫術救人無數,卻也看儘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何曾想過,在這北疆邊塞,竟能遇到一位手握權柄的諸侯,如此真心實意地尊他、敬他,不僅為他提供理想的實踐場所,更要給他一個安穩的歸宿,將他畢生追求的醫道提升到如此崇高的地位?
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流猛地衝上心頭,激蕩在他的胸臆之間,令他眼眶微微發熱,花白的胡須因激動而輕輕顫抖。
他深吸了一口帶著酒菜香氣的溫暖空氣,沒有再如往常般謙辭,而是重重地點了點頭,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與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