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大捷的消息,如同在乾燥的草原上投下了一顆火種,借著商隊駝鈴的節奏和流民渴望生存的口耳相傳,以驚人的速度燎原開來,席卷了整個朔方郡,並迅速蔓延至並州北部廣袤而飽經滄桑的土地。
這一次,再無人敢於質疑這則傳聞的真實性。朔方城外,那座用近六百顆匈奴首級層層壘砌、散發著衝天煞氣的“京觀”此等手段雖顯酷烈,然在弱肉強食的邊塞,卻是最直接有效的震懾),便是最血腥、也最毋庸置疑的證明。
更有那在城外臨時圈起的廣袤草場上,如同移動雲海般數以千計的矯健戰馬,以及那成群結隊、咩哞之聲不絕於耳的龐大牛羊群,無一不在訴說著這場勝利的輝煌與實在。
“朔方淩雲”這四個字,在無數於饑寒交迫、胡騎鐵蹄下掙紮求存的邊民心中,其分量已然超越了簡單的名號,化作了“活路”與“盼頭”的象征。
相較於並州其他地區依舊盤踞的盜匪、難以承受的苛捐雜稅以及不知何時便會降臨的胡虜掠劫,如今的朔方,儼然成了傳說中能夠遮風擋雨、提供溫飽的“世外桃源”。
於是,一場規模遠超去歲寒冬、如同季候遷徙般浩大的移民潮,洶湧澎湃地形成了!
無數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百姓,攙扶著顫巍巍的老人,背負著懵懂的孩童,眼中燃燒著最後的求生火焰,從朔方郡內其他幾近廢棄、荒草叢生的縣邑,從鄰近同樣飽受蹂躪的五原、雲中郡,甚至從更遙遠的西河郡地界,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鐵屑,又如同渴望歸巢的倦鳥,從四麵八方,沿著殘破的官道、甚至是人跡罕至的小徑,頑強地向著朔方縣城這座新興的希望之城彙聚而來。
這股龐大到近乎失控的人流,瞬間將總攬一切民政庶務的顧雍淹沒。登記數以萬計流民的姓名籍貫、分配臨時遮風避雨的簡陋窩棚、精確調配每日如流水般消耗的糧食。
安排以工代賑維係秩序的各項工程、防範可能因人口密集而爆發的瘟疫……千頭萬緒,如同一張巨網將他緊緊纏繞。
他原本端正沉穩的麵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下去,眼窩深陷,但那雙眼眸卻因此顯得愈發明亮銳利,那是一種肩負千鈞重擔、得以施展平生所學的疲憊與亢奮交織的光芒。
迫於無奈,顧雍隻得將流民登記與初步安置這塊最為繁瑣、耗人心力的工作,分派給了王璨,甚至連德高望重的老師蔡邕也被他“請”出山來,臨時充任“壯丁”。
蔡邕這位名動海內、昔日居於清流雅閣的大儒,此刻也全然顧不得所謂的士人體統與風度,每日端坐於城門附近臨時搭建、四麵透風的草棚之下,親自執筆,為絡繹不絕的流民登記造冊。
他耐心詢問著每一個惶恐不安的百姓的姓名、來自何方、有何技藝,看著那一張張原本寫滿絕望與麻木的臉上,因為找到歸宿而重新閃爍起微弱卻真實的光亮,老人雖疲憊,心中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與寬慰。
而王璨則充分發揮其機敏善斷之長,迅速從流民中甄彆出些許識字斷文之人,加以簡單組織培訓,竟也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文書處理體係,大大緩解了登記壓力。
與此同時,另一項關乎這片土地未來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春耕,也伴隨著日漸回暖的天氣,迫在眉睫地擺在了麵前!
萬幸的是,此前從匈奴黑狼部落繳獲的那七八十頭膘肥體壯的耕牛,此刻成為了堪比千軍萬馬的寶貴財富。
在顧雍的統一規劃與調配下,這些健牛被編組成數個“耕牛隊”,由經驗豐富、熟知農時的老農擔任首領,帶領著大批新招募的青壯流民,日夜不停地揮舞著鋤頭、牽引著鐵犁,奮力開墾著朔方城周邊那片片新規劃、亟待播種的荒地。
城內所有的鐵匠鋪,爐火日夜熊熊不熄,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彙成激昂的樂章,匠人們汗流浹背地全力打製著新的犁鏵、鋤頭,修複著破損的舊農具,以確保不誤農時。
廣袤的田野之間,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老農沉穩的吆喝聲、青壯們奮力的號子聲、鐵犁深深楔入肥沃土地時發出的獨特聲響、甚至還有孩童在田埂邊追逐嬉戲的笑聲……。
這一切,共同譜寫成了一曲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春日交響。新翻墾的泥土散發著醉人的芬芳,那深褐色的沃土與去歲荒草叢生、一片死寂的景象形成了天堂與地獄般的對比。
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無比清晰地意識到,他們此刻揮灑汗水埋入地下的,不僅僅是賴以生存的糧種,更是他們乃至整個朔方未來安身立命的根基與希望!
新近加入朔方體係的滿寵,則以其雷厲風行、法度森嚴的作風,迅速嶄露頭角。他主動接手了朔方城內日益繁雜的刑名訴訟、治安維護與基礎律法構建的重任。
他頒布了一係列簡潔明了、處罰嚴厲的臨時法令,以雷霆手段嚴厲打擊趁亂偷盜、聚眾鬥毆、欺行霸市等擾亂秩序的行為,迅速扼殺了因人口暴增而可能滋生的各種治安隱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時,他也憑借其縝密的思維與不偏不倚的態度,協助顧雍處理了大量田土、借貸等民事糾紛。其斷案之公正、執法之嚴明儘管目前朔方初立,並無太多盤根錯節的私情可徇),很快便在軍民心中樹立起了不容置疑的威望,令人又敬又畏。
整個朔方縣城,此刻就仿佛一架巨大而精密的戰爭機器,在淩雲提供的強大核心驅動力無與倫比的個人威望、強悍的武裝力量、豐厚的繳獲物資)之下,由顧雍民政)、王璨文書教化)、滿寵法度刑名)、典韋軍事威懾)、張遼軍事訓練)這些各司其職、高效運轉的核心部件帶動,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與秩序,轟然向前推進。
城內,新的、更為堅固的土坯民居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拔地而起,原本自發形成的集市規模日益擴大,商品種類也逐漸增多,甚至開始出現了幾家雖然簡陋、卻人氣旺盛的酒肆和茶館,空氣中開始彌漫起一絲人間煙火的繁華氣息;
城外,新規劃的阡陌縱橫交錯,春耕的繁忙景象預示著秋日的豐收;軍營之中,新兵的招募與基礎訓練在張遼的嚴格督導和典韋的赫赫威名震懾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繳獲的大量戰馬被有條不紊地分配至合格的新兵手中,一支規模更大、訓練更有素的騎兵力量,正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悄然成型。
儘管每日依舊忙碌不堪,儘管條件依舊艱苦,但一種蓬勃向上、充滿韌性的朝氣,以及一種久違的、令人心安的祥和氛圍,卻如同溫暖的陽光,普照並浸潤著這片飽經磨難的土地。人們不再為明日是否會被餓死、凍死或被胡虜殺死而恐懼戰栗,而是開始為了更美好的生活、為了看得見的未來而揮汗如雨,奮力拚搏。
就在這片繁忙與希望交織的勃勃生機之中,位於朔方城北一處地勢高亢、可俯瞰全城的坡地上,由青石精心壘砌、莊重肅穆的“英烈祠”已然落成。
祠前,那麵高大厚重的“忠魂碑”亦巍然矗立。碑身由蔡邕親自撰寫祭文,概述了狼山血戰之壯烈與英魂之功績,再由王璨以遒勁酣暢的筆觸,將狼山一役以及此前所有為守護朔方而犧牲的一百八十七名將士的姓名、籍貫,一筆一劃,深深鐫刻於堅硬的碑石之上,仿佛要將他們的忠魂與功績,永遠烙印在這片他們用熱血守護的土地之中。
三日之後,一場全城矚目的隆重祭奠大典便將在此舉行。
這不僅是對長眠英魂最崇高的告慰,對生者最深刻的激勵與凝聚,更是向所有或明或暗關注著朔方這片土地的各路勢力,發出的一聲清晰而堅定的宣告——一個內部團結、武力強盛、恩怨分明且擁有共同信念的團體,已然在這北疆邊塞傲然崛起!
朔方,將不再是那個可以被隨意忽視、欺淩甚至拋棄的邊塞孤城,它已然擁有了自己不屈的魂魄,堅硬的脊梁,以及成千上萬甘願為之奮鬥不息的——人!
喜歡三國群美傳請大家收藏:()三國群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