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祭祀儀式,進行得莊重而肅穆,一股無形卻磅礴的力量震撼著每一個參與者的心靈。
祭文誦讀完畢,場中再次被一種極致的寂靜所籠罩,唯有風拂過旗幟的微響和那無法完全壓抑的、低低的抽泣聲,證明著時間的流逝。
就在這片仿佛連空氣都已凝固的沉寂之中,淩雲再次邁步,走到高台的最前方。他凝望著那巍峨如山的石碑,望著下方無數雙飽含熱淚、卻又燃燒著堅定光芒的眼睛,一股難以言喻的、混雜著悲愴、豪邁與無限激情的洪流,在他胸中猛烈地激蕩、衝撞。前世那首早已融入民族血脈、象征著不屈與忠誠的雄壯旋律,不受控製地在他腦海中轟鳴回響。
他心潮澎湃,難以自已,不由自主地朗聲開口,並非吟誦詩篇,而是用一種前所未有、低沉卻充滿穿透力與感染力的語調,將他記憶中那熟悉的歌詞,稍加改動,緩緩唱出: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起初,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在這片承載著巨大悲傷與莊嚴的空曠場地上回蕩,顯得異常清晰,甚至帶著幾分孤獨的決絕。但這陌生旋律中蘊含的壯懷激烈、保家衛國的赤膽忠心,卻仿佛一道閃電,瞬間劈中了在場所有將士、所有百姓內心最深處的那根弦!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當唱至這一句時,目光所及,正是那冰冷石碑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無數曆經血戰的將士瞬間紅了眼眶,牙關緊咬,手中刀槍被攥得咯咯作響,仿佛敵人的脖頸就在眼前。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淩雲的聲音愈發高亢,情緒如火山噴發般洶湧而出,那旋律雖然對在場眾人而言全然陌生,卻仿佛天生就與這塞北的蒼茫、與邊塞兒郎的熱血、與此刻悼念英魂誓師未來的心境完美契合!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共鳴,讓所有人的血液都隨之沸騰起來!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大漢要讓萬邦來賀!”
當最後一句“堂堂大漢要讓萬邦來賀”被他用儘全身氣力,如同誓言般吼出之時,淩雲自己已是熱淚縱橫,不能自已!
而在他身後,典韋、張遼這兩員悍將,早已被這直抒胸臆、氣吞山河的歌詞與旋律感染,不由自主地跟著發出一聲低沉的嘶吼!緊接著,如同堤壩決口,所有的軍士都開始跟著嘶吼、跟唱!
然後是顧雍、王璨,他們或許不擅音律,但那歌詞中的抱負與氣節讓他們心潮澎湃!甚至連一向神色冷峻、法度嚴明的滿寵,以及德高望重、講究聲律的蔡邕,都在那股浩然的民族正氣與悲壯情懷感染下,嘴唇微動,神情激動!
最後,是全場的百姓!他們或許不懂什麼音準旋律,但他們聽懂了那份守護家園、複興漢室的決心與豪情!
起初的跟唱是混亂的,參差不齊的,但那股精忠報國、誓守河山的浩然之氣,卻如同百川歸海,迅速彙聚、融合、升騰!這首意外降臨此間的戰歌,以其磅礴無匹的氣勢和直擊靈魂的歌詞,在這個平行的漢末時空,發出了它石破天驚、震徹寰宇的第一聲!
這不再僅僅是淩雲一人的低唱高歌,而是整個朔方軍民靈魂的共鳴與呐喊!是無數意誌凝聚成的共同誓言!
歌聲終了,餘音仿佛仍在天地間縈繞不去。全場依舊被那股激昂悲壯、卻又充滿希望的情緒牢牢籠罩,許多人激動得渾身顫抖,熱淚盈眶,仍沉浸在方才那震撼心靈的合唱之中。
淩雲抬手,用力抹去眼角縱橫的淚水,用儘此刻全身的力氣,向著下方激動的人群,發出了如同雷霆般的宣告:“自今日起,此曲,便是我朔方軍軍歌!名之為——《精忠報國》!我要你們每一個人,都將今日之誓言刻入骨髓,將碑上之名姓銘記於心!用你們手中的刀槍,用你們沸騰的熱血,守我鄉土,複我河山,揚我大漢之赫赫天威!”
“守我鄉土!複我河山!揚我大漢天威!”
“精忠報國!萬死不辭!”
山呼海嘯般的誓言,伴隨著那首已然深深烙印進靈魂的《精忠報國》的旋律,在朔方城北的高坡之上,在英烈祠與忠魂碑之前,轟然爆發,聲震百裡,直衝雲霄,仿佛連天地都為之動容!
這場以血鑄就、以淚洗麵的祭奠,不僅安葬了逝去的英烈,更徹底凝聚了生者的軍魂,點燃了所有朔方人心中的那團不滅之火。
從這一刻起,朔方軍真正擁有了自己不屈的魂魄,有了自己響徹寰宇的戰歌,也有了值得他們為之奮鬥至死、永不言棄的共同信念!
淩雲深知,一支擁有了靈魂與信念的軍隊,才是真正可以倚之為乾城、無懼於任何強敵的鋼鐵力量。
他在這漢末亂世中意圖開創的霸業之基,於此血淚交織之地,已然堅如磐石,穩若泰山。
喜歡三國群美傳請大家收藏:()三國群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