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淩太守又搞什麼東東。_三國群美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三國群美傳 > 第145章 淩太守又搞什麼東東。

第145章 淩太守又搞什麼東東。(1 / 1)

凜冬已深,酷烈的嚴寒如同一張無形巨網,籠罩著整個大漢疆域。

中原腹地,乃至素來繁華的司隸、冀州,官道上不斷有凍斃的屍骸被發現,各地郡縣上報的凍餒而死之民,數目觸目驚心。

狂暴的風雪壓垮了貧民賴以棲身的茅草屋,刺骨的寒風吹散了人間最後一絲暖意。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並非前朝詩人虛妄的誇張,而是每年冬季在這片土地上反複上演的、血淋淋的現實。

然而,在這片哀鴻遍野的慘淡圖景中,北疆的朔方郡,卻仿佛是一片被奇跡眷顧的世外桃源。

這一切,得益於淩雲早在秋末就極具遠見地下令,組織人力大規模開采境內煤礦,並由官府統一調配、平價分發煤炭。

同時,官營的工匠坊日夜不停地生產著結構巧妙、售價低廉的蜂窩煤與堅固耐用的鑄鐵煤爐。

這使得朔方乃至新收複的五原郡,幾乎家家戶戶、甚至安置流民的臨時營地,都能燒得起這神奇的“黑石”取暖。

屋外雖是冰封雪蓋、嗬氣成冰,屋內卻因那跳躍的爐火而溫暖如春,灶台上甚至能始終溫著一罐熱水。

整個漫長而酷寒的冬季,兩郡境內上報的文書裡,竟無一人是因嚴寒而凍斃!

這不僅是本地軍民對淩雲感恩戴德、奉若神明的緣由,其聲名遠播,更是吸引了周邊郡縣許多不堪嚴寒折磨、掙紮在死亡線上的流民,拖家帶口前來投靠。

當他們戰戰兢兢地踏入這片傳說中的苦寒邊地,驚奇地發現這裡的冬日,竟比他們那看似富庶的故鄉更為“暖和”、更為安全時,那種震撼與感激,無以複加。

冬日北疆,胡人蟄伏,無大戰事。政務在張昭、顧雍等能吏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條,流民的接收與安置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淩雲得以將目光投向更為長遠的未來——來年的春耕與夏耘。

作為擁有超越時代見識的靈魂,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在這古代農耕社會,糧食就是不容動搖的根基,是維係勢力存續與擴張的生命線。而糧食的產量,直接取決於農業生產的水平。

“牛耕的問題,靠著推廣曲轅犁,翻地的效率已經提升不少。隻要明年牲畜的保有量能跟得上,深耕應該無虞。”

淩雲在溫暖如春的郡守府內,對著繪製精細的郡縣地圖沉吟思索,他的手指劃過蜿蜒的黃河及其支流。

“但灌溉……依舊是個卡脖子的難題!依靠傳統的人力戽水、桔槔,效率太低,而且極度受製於河流的位置與地勢,很多遠離河岸的高地、坡地,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灌溉,收成全看老天爺的臉色!”

他的腦海中,浮現出後世那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水利灌溉工具。

其中,那利用水流自身力量,周而複始地將水提送到高處的“筒車”,無疑是最適合目前朔方、五原地區,尤其是沿黃河及各支流區域的神器!

它結構相對簡單,製造和維護成本可控,卻能帶來顛覆性的效益。

想到此處,他不再猶豫,眼中閃過決斷的光芒,立刻沉聲下令:“來人!傳我命令,即刻召集朔方郡內所有公認心靈手巧、經驗豐富的木匠與鐵匠大師傅,速來太守府議事!”

這道命令傳出,不僅在朔方的工匠圈子中引起了巨大轟動,連郡府內的諸多小吏們都感到詫異不解。如此鄭重其事地召集工匠?而且還是由太守大人親自召見?這究竟是要製作何等重要的新奇物件?

不久之後,十幾位穿著滿是木屑或煙灰的粗布麻衣、手上布滿厚厚老繭與凍瘡裂口、神情既惶恐不安又壓抑不住幾分好奇的木匠、鐵匠行會頭領或公認的佼佼者,被恭敬地引到了淩雲麵前。

他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恐怕也就是縣裡的工曹椽史,何曾想過能如此近距離地麵見一郡之守,尊卑的差距讓他們緊張得手足無措,連大氣都不敢喘。

淩雲看著這些掌握著當下時代最核心“技術”的樸實勞動者,態度異常溫和地讓他們不必多禮,並賜了座。

他深知與這些人交流,虛禮無用,直接切入主題才是正道。他拿起一根特製的木炭筆,在早已鋪開的潔白絹布上,一邊勾勒,一邊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

“諸位老師傅,請看,此物我暫且稱之為‘筒車’。其核心原理,在於借用水流本身的力量,衝擊這巨大的輪盤外周安裝的葉片,使其自行轉動起來。大家看,輪盤的四周,均勻地綁縛著這一個又一個竹製或木製的長筒……”

他詳細地描述著筒車的整體構造、運作原理和具體工作過程。

奔流的河水衝擊著輪葉,帶動巨大的輪子緩緩旋轉,將底部浸入水中的竹筒灌滿河水,隨著輪子轉動到最高點,因重力作用,筒口會自然向下傾斜,將滿載的河水精準地倒入架設好的接水木槽中,彙入引水渠,源源不斷地流向高處的農田。

“……如此這般,周而複始,循環不息!隻要河流不乾涸,此車便能日夜不停地自行運轉,自動將低處的河水提灌至高處的田地,無需消耗寶貴的人力或畜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著淩雲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那雖然筆畫簡潔卻結構清晰、比例協調的草圖逐漸呈現在絹布上,下方屏息凝神的工匠們眼睛越瞪越大,臉上的惶恐不安逐漸被極度的震驚、難以置信和一種豁然開朗的狂喜所取代!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內浸淫多年的行家裡手,隻需在腦中稍一模擬,便立刻明白了這看似簡單的設計中,所蘊含的足以改變農耕麵貌的驚天可能性!

一位頭發已然花白、臉上刻滿歲月風霜的老木匠,嘴唇不受控製地哆嗦著,用顫抖的聲音喃喃道:“自…自行提水?日夜不息?這…這…太守大人,此物若能成功,豈…豈不是如同傳說中的木牛流馬一般,乃是巧奪天工的神物降世?!”

旁邊一位身形壯碩的鐵匠頭領猛地一拍大腿,激動得嗓音都變了調:“妙啊!太妙了!借助水力,巧思妙構,真是巧奪天工!若真能把這寶貝造出來,這…這能省去多少青壯勞力?又能多澆灌多少以往隻能望天收的旱地?老天爺啊!這…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啊!”

他們都是最底層的勞動者,深知肩挑手提、戽水灌溉的艱辛與低效。

若此物真能成功,那將是足以顛覆千百年來傳統農耕方式的偉大創造!而他們,竟有幸成為親手將這一構想變為現實的人!

想到這裡,所有人的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眼神中燃燒著技術工作者特有的狂熱與無比激動的光芒。

淩雲將他們的反應儘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他微笑著放下炭筆,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信任。

“基本原理與構想便是如此。但具體的尺寸大小、各部分的用料選擇、如何確保其在水流衝擊下堅固耐用、不會輕易損壞,這些關鍵的細節,都需要依靠諸位老師的智慧和經驗,共同鑽研敲定。”

“本官所繪之圖,僅為構想示意,並無精確數據。因此,第一步,本官希望你們能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先合力製作一個小型的、用於驗證的模型,尋一處合適的河邊進行試驗。待模型運轉成功,摸索出最佳方案後,再依此放大,製造可用於實際灌溉的大型筒車。”

他環視著這群因激動而麵色潮紅的工匠,語氣變得更加凝重而充滿期望:“此事若成,爾等之名,必隨此‘筒車’一同,載入史冊,流傳後世,真正是功在千秋,利澤萬民!”

“願為大人效死!必竭儘所能,不負大人重托!”工匠們齊刷刷地跪倒在地,聲音因極致的激動而哽咽。

他們從未像此刻這般,清晰地感受到自身技藝所蘊含的巨大價值,以及肩上所承擔的那份沉重而光榮的使命。

很快,一場圍繞“筒車”設計與製造的技術攻關,在朔方郡守府充足的財力和物力支持下,由這群被激發了無限熱情與創造力的頂尖工匠們牽頭,熱火朝天地展開了。

窗外的冰雪尚未開始消融,但一顆足以引發農業生產力變革的種子,已然在這片北疆邊地,悄然破土,孕育著無限的生機。

喜歡三國群美傳請大家收藏:()三國群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她一出現,所有嘉賓全淪陷 末世囤貨求生記 末世:我挖寶求生 我,劉協,三造大漢 穿成農夫,從神箭手到大楚國公 魂穿水滸:我竟成了童貫義子 武道異年 神王下山 紅霧中的覺醒者 開局零分學渣,你讓我逆襲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