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城下,硝煙尚未完全散儘,那座飽經摧殘的城門在沉重的吱嘎聲中緩緩開啟。
劫後餘生的守軍與百姓如同決堤的潮水,湧出城外。
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心弦震顫,既為滿地狼藉、屍橫遍野的慘烈而驚懼,更為那支如同天降神兵的軍隊所帶來的生機而感激涕零。
黃巾賊眾的屍骸雜亂堆積,投降者黑壓壓地跪伏一片,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而那支解了圍城之困的軍隊,此刻正展現出令人驚歎的嚴整——士兵們沉默而高效地收攏兵器、看管俘虜、救助傷者,動作精準,紀律森嚴,與黃巾軍先前那混亂癲狂的浪潮形成了雲泥之彆。
當消息傳開,確認這支軍隊的統帥正是近年來在北疆聲名赫赫、被世人並稱為“朔方四傑”之一的揚威將軍淩雲時,整個涿郡積壓的情緒瞬間被點燃,達到了頂峰!
“是淩將軍!是朔方的淩青天來了!”
“怪不得!原來是淩雲將軍的兵馬!”
“淩將軍萬歲!揚威軍萬歲!”
歡呼聲如山呼海嘯,席卷四野。無數百姓熱淚縱橫,無需任何人組織,便自發地湧向道路兩旁,向著那位端坐於神駿戰馬之上、英姿勃發的年輕將軍,虔誠地跪拜叩首。
他們過去或許聽過許多關於朔方郡的傳說,聽過淩雲如何以仁政整頓邊郡,如何浴血奮戰救回數萬淪落胡塵的漢民。
但直到此刻,當屠刀真的懸於頸上又被其親手斬斷,他們才真切地體會到這份救命恩德是何等沉重!
淩雲的名字,在每一個涿郡軍民的心中,已不再僅僅是遠方的傳奇,更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救星,是能帶來秩序與希望的堅實依靠。
其聲望,在涿郡如烈火烹油,並開始迅速向整個飽經創傷的幽州大地輻射開去。
然而,麵對這撲麵而來的讚譽與擁戴,淩雲的眼神卻依舊清明冷靜。他深知,擊潰眼前的黃巾僅僅是一個開始,如何安撫這片飽受蹂躪的土地,並將其真正有效地納入掌控,才是更為艱巨的挑戰。
他采納了軍師郭嘉的方略,並未因初戰告捷而急於北上攻打占據薊縣的鄧茂,而是迅速在涿郡展開了紮實而深遠的善後工作。
郭嘉親自帶領著隨軍的文吏幕僚,四處張榜安民,以清晰有力的文告,宣布減免涿郡本年度全部賦稅,並嚴令軍中將士,不得擅取民間一草一木,違令者立斬不赦。
與此同時,對於投降和被俘的兩萬餘名黃巾士卒,淩雲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大感意外,甚至匪夷所思的決定。
他沒有遵循這個時代官軍處置叛匪的慣例——要麼就地坑殺以儆效尤,要麼押解京師作為請功的憑證。
而是將這些大多麵黃肌瘦、眼神惶恐,原本隻是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集中起來,在軍隊的看管下,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整編。
淩雲親自登上高台,麵對黑壓壓的降卒,聲音清晰地宣告:“爾等從賊作亂,觸犯國法,論罪當誅!然本將軍深知,爾等多為貪官汙吏、豪強欺淩所迫,為求活命方才鋌而走險,情有可原。”
“今,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將軍亦願給你們指一條明路,一條活路!”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下麵一張張驚疑不定的麵孔,繼續說道:“即日起,你等悉數編入‘屯墾營’,由我軍中將士統一管轄,參與涿郡城防修複、道路平整、水利疏浚等一切災後重建事宜!以勞作換取口糧,按功過記錄在案。”
“表現勤勉優異者,可酌情減免罪責。待幽州平定,秩序恢複,本將軍在此承諾,將親自為你們勘驗無主荒地,分發糧種、農具,讓你們能在此地安家落戶,登記入冊,成為大漢堂堂正正的編戶齊民,自食其力,安穩度日!”
這番話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激起了千層浪。不僅下麵的黃巾降卒們驚呆了,幾乎以為自己身在夢中,連淩雲麾下的部分將領以及涿郡本地的士紳官吏都感到震驚不已。
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寬仁之舉!對於這些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隻道必死無疑的俘虜而言,這無疑是無邊黑暗中投射下的一縷璀璨曙光!
雖然眼下需要辛苦勞作,但畢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更有了對未來“分田地、安家業”的真切期盼!刹那間,場中嗚咽四起,感激涕零者、磕頭如搗蒜者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