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藍圖定稿,籌備方案落地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255章 藍圖定稿,籌備方案落地

第255章 藍圖定稿,籌備方案落地(1 / 1)

議事廳的油燈亮到後半夜,天宇將最後一張圖紙鋪在長桌上,與規劃分隊的文書官反複比對——邊界線是否與地形契合,功能區的比例是否協調,主街的寬度是否能容下兩輛並行的馬車……竹尺在紙上平移,炭筆在邊緣修補,直到晨光從窗縫裡鑽進來,照亮圖紙上那座棱角分明的城池輪廓,兩人才長舒一口氣。

“這就是最終版了。”天宇用鎮紙壓住圖紙的四角,紙上的華夏城像一頭蓄勢待發的巨獸:青灰色的城牆沿三裡邊界鋪開,四座城門巍然矗立,護城河如碧帶環繞,城內的五大功能區脈絡清晰——中心的議事行政區莊重肅穆,東側的工坊區煙囪林立,南側的倉儲區糧囤密布,西側的居住區炊煙嫋嫋,北側的預留區透著書卷氣。每個區域都標注著詳細數據:城牆高“三丈三尺”,護城河寬“兩丈”,主街寬“兩丈五”,甚至連每座箭樓的層高、每口水井的位置都精確到步。

文書官用紅筆在圖紙右下角寫下“華夏城擴建藍圖定稿)”,字跡工整如刻。天宇看著這行字,突然覺得連日來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從最初的提議到如今的藍圖,那些在勘測時踩過的泥濘、在討論時爭過的麵紅耳赤、在普查時記過的密密麻麻的賬本,終於凝結成了這張能觸摸、能丈量的圖紙。

一、分階段計劃:從備料到成城的三步棋

清晨的陽光灑滿廣場時,華夏鎮的男女老少幾乎都聚到了老槐樹下。廣場中央搭起了高台,天宇將《華夏城擴建藍圖》鋪在特製的木架上,用石塊壓住四角,讓每個人都能看清。人群裡響起陣陣驚歎,孩子們指著圖紙上的箭樓歡呼,老人則眯著眼辨認自家宅基地的位置。

“鄉親們,”天宇的聲音透過臨時搭起的木喇叭傳出,清晰地落在每個人耳中,“這就是咱們未來的家——華夏城。從今天起,咱們要分三步走,把圖紙上的城,變成腳下的城。”

他舉起第一塊木牌,上麵寫著“第一階段:備料三個月)”。

“這三個月,咱們要把建城的料備足。”天宇指向西側的黑水河,“資源分隊帶著壯勞力去采石場鑿石頭、燒石灰,每天保證運回來五十車石料;木工坊的師傅們負責砍樹、做木梁,得備出夠蓋城牆和倉庫的木料;婦女們和孩子們也彆閒著,收集稻草、編草繩,草繩混在石灰裡能讓城牆更結實。”

人群裡的王鐵匠舉起手:“天宇大人,冶鐵坊能做些啥?”

“好問題!”天宇笑著點頭,“鐵匠們要多打鑿子、鎬頭、鐵鍬,這些是采石、挖河的利器;再打些鐵環、鐵鉤,用來固定木梁和石板。記住,所有工具都要刻上‘華夏’二字,丟了能找回來。”

第二塊木牌被舉起:“第二階段:築城六個月)”。

“石料備夠了,就開始築城牆。”天宇的手指沿著圖紙上的城牆線滑動,“先挖護城河,引黑水河的水灌進去;再打地基,用石灰、沙子、碎石混合糯米漿,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子,能讓地基比石頭還硬;最後砌城牆,每層磚都要灌足灰漿,箭樓要加鋼筋——老周,你工坊裡的那批廢鐵,正好能融成鋼筋。”

老周在人群裡大聲應道:“保證融得結結實實!”

“築城期間,每天要留五十人守著工坊和糧倉,”天宇看向趙虎,“你的人輪班值守,彆讓宵小之輩趁亂偷東西。”

趙虎挺直腰板:“放心,有我在,一隻老鼠都彆想靠近!”

最後一塊木牌被舉起:“第三階段:分區建設九個月)”。

“城牆立起來了,就輪到城裡的區域了。”天宇依次指向圖紙上的功能區,“先建倉儲區和工坊區,糧囤和鐵匠爐是活命的根本;再建議事行政區和值守處,方便調度;最後建居住區和學堂,讓大家能踏踏實實住進來。每建完一個區,就給先搬進去的人家發兩鬥糧食當獎勵。”

人群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張嬸擠到前排:“大人,我能申請把包子鋪開到臨街鋪位嗎?我保證每天給築城的弟兄們多蒸兩籠饅頭!”

“當然可以!”天宇笑著應道,“所有想開店的鄉親,都去統計分隊登記,優先給參與建城的人家安排鋪位。”

二、任務分工:人人肩上有擔子

動員大會的熱烈氣氛還沒散去,各分隊的任務清單已經貼在了議事廳的牆上,紅筆寫的字跡醒目如血:

規劃分隊:每日巡查工地,核對圖紙與實際進度,每周更新一次“工程進度圖”,標注已完成的城牆段、已挖好的護城河、已打好的地基。

統計分隊:負責記工分——壯勞力搬一塊石料記1分,婦女編一根草繩記0.1分,孩子拾一筐碎磚記0.05分,工分每月結算,可兌換糧食、布料或宅基地優先選擇權。

資源分隊:下設采石組、伐木組、運輸組。采石組每日鑿石不少於300塊,伐木組每日砍樹不超過20棵需留夠幼苗),運輸組保證石料、木料“當日采當日運”,雨天則檢修馬車、修補道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工坊分隊:冶鐵坊每日出工具20件,木工坊每日出木梁5根,紡織坊每日出麻布10匹,所有成品需刻上日期和工匠名,出了質量問題可追溯。

民生分隊:由張嬸等幾位年長婦女牽頭,負責給工地送水、送飯,每天兩餐保證有粥有菜;在臨時搭建的“醫療棚”裡備足金瘡藥、退燒藥,安排懂草藥的婦人輪值。

“連孩子都有任務。”十歲的狗剩踮著腳看完清單,拉著小夥伴們往河邊跑,“咱們去拾碎磚,攢夠100分就能換半匹布,給我娘做件新衣裳!”

老石看著清單上“采石組每日300塊石料”的任務,悄悄把鎬頭磨得更鋒利了;李木匠對著“每日5根木梁”的要求,連夜畫出了更省力的鋸木方法;就連瞎眼的張婆婆,也摸索著坐在門檻上,開始編草繩——她的手指雖看不見,卻能憑觸感編出最結實的繩結。

三、藍圖生根:從紙頁到土地的第一步

三天後,黑水河沿岸響起了震天的號子聲。資源分隊的壯勞力們光著膀子,用麻繩捆著巨大的砂岩塊,喊著“一二三”的號子往獨輪車上搬;婦女們蹲在柳樹下,手指翻飛地編著草繩,身後堆起的草繩像小山一樣;孩子們提著竹筐,在采石場的邊角拾撿碎磚,清脆的笑聲混著號子聲傳得很遠。

天宇站在城牆的起點處,看著趙虎揮起第一鎬——鎬頭落下,泥土飛濺,在地上砸出一個深深的坑。這一鎬,標誌著華夏城的地基正式開挖,也標誌著那張藍圖上的線條,終於開始往土地裡紮根。

文書官舉著圖紙,在坑邊插上木牌,寫上“城牆起點,深五尺,寬八尺”;老秦拿著賬本,在旁邊畫了個“正”字,算作趙虎的第一分工分;張嬸提著水桶走過來,給揮汗如雨的眾人遞上水:“喝口涼的,歇會兒再乾!”

夕陽西下時,第一塊砂岩被砌進了地基,上麵抹著混了草繩的石灰漿,堅實如鐵。天宇用手撫摸著粗糙的石麵,仿佛能感受到它與土地相連的溫度。遠處的工坊區已經升起了炊煙,倉儲區的糧囤又堆高了半尺,居住區的茅草屋裡傳來紡車轉動的嗡嗡聲。

“明天,該挖護城河了。”天宇對身邊的隊員們說,聲音裡帶著疲憊,卻充滿力量。

月光灑在《華夏城擴建藍圖》上,圖紙的邊角已經被無數隻手摸得起了毛邊。但沒關係,因為真正的“藍圖”,已經刻進了每個人的心裡——是王鐵匠掄錘時的節奏,是張婆婆編繩時的觸感,是狗剩拾磚時的腳步,是所有華夏人對“家”的期盼。

從這一刻起,籌備不再是紙上的計劃,而是夯進地基的每一寸泥土,是砌進城牆的每一塊石頭,是每個人肩上的擔子、手裡的活計、心裡的念想。

華夏城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越變成ai,科技全靠挖墳 血色的春天 民間冤洗錄之天選打工人 特工穿成小農女:戰神王爺追妻忙 隔壁童養媳上岸日常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 不當官了,逃荒保命要緊! 長生不老印象日記 八零惡婆婆:我靠發瘋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