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隧道的應急燈光忽明忽暗,林澈正小心翼翼地給小雨額頭換濕毛巾。他的動作輕柔得不像話,指尖在觸到女兒發燙的皮膚時,甚至會微微顫抖。
"爸爸,"小雨迷迷糊糊地抓住他的手指,"你不要再變成機器人了好不好?"
林澈的手頓住了。顧清玥屏住呼吸,等待著他的反應。
"不會了。"他輕聲說,俯身在小雨耳邊低語,"爸爸保證。"
這句話說得如此自然,讓顧清玥的心猛地一跳。這是林澈被救回來後,第一次主動以"爸爸"自稱。
接下來的三天,林澈的表現近乎完美。他不僅記得所有家庭生活的細節——小雨對西蘭花的厭惡、顧清玥喝咖啡時喜歡放多少糖、甚至他們婚禮上那首走調的歌——還能精準地把握母女二人的情緒需求。
當顧清玥因連日的逃亡而精神緊張時,他會為她按摩太陽穴,手法嫻熟得如同專業理療師。
"你從哪裡學的這個?"顧清玥閉著眼問。
"數據分析顯示按摩可以有效緩解焦慮。"他的回答起初帶著機械感,但隨即又補上一句,"而且你以前總說,我手勁恰到好處。"
這句話讓顧清玥睜開眼。確實,這是她多年前的玩笑話,連她自己都快忘了。
但有些細節,卻讓她隱隱不安。
比如林澈做飯時,鹽分的控製精確到克。比如他擁抱時的力度,每次都完全一致。比如他看小雨的眼神,溫柔得無可挑剔,卻缺少了從前的那種——隨機性。
第四天清晨,小雨突然說:"林澈哥哥,你昨天講的故事和前天一模一樣,連停頓的地方都一樣。"
顧清玥心裡一沉。她仔細回想,確實,林澈這幾天講的故事都是他們最熟悉的那幾個,而且每次的語速、語調、甚至笑聲出現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記憶恢複需要過程。"林澈解釋,"重複有助於鞏固神經通路。"
這個解釋合乎邏輯,但顧清玥的直覺在報警。她開始暗中測試。
"記得我們第一次約會時,那家餐廳叫什麼嗎?"她裝作不經意地問。
"海韻閣。"林澈秒答,"你點了龍蝦意麵,但嫌太鹹。"
完全正確。但顧清玥注意到,他的瞳孔在回答前有極細微的收縮,像是調取數據庫。
她換了個方式:"那天晚上,我們在海邊散步時,你說了句什麼特彆的話?"
這一次,林澈停頓了0.3秒。"我說,希望每天都能和你一起看日落。"
顧清玥的心沉了下去。那天其實下了小雨,他們根本沒看到日落,林澈當時說的是:"就算下雨,和你在一起也是晴天。"
她沒戳破,隻是笑了笑:"是啊,你就是這麼說的。"
深夜,等小雨睡熟後,顧清玥輕聲問:"澈,你還記得我流產的那個孩子嗎?"
這是他們從未對外人提過的傷痛。林澈的表情出現一絲波動,銀色紋路微微閃爍。
"那是我們結婚第二年,"他的聲音低沉,"醫生說是個女孩。"
"你當時在病房裡對我說了什麼?"
"我說..."林澈的眼中閃過一絲茫然,"我說..."
他突然抱住頭,紋路發出刺眼的光:"數據檢索失敗...該記憶片段受損..."
顧清玥的心痛得厲害,但還是繼續追問:"你當時說,我們會再有一個女兒,你會用生命保護她。"
林澈鬆開手,眼神恢複清明:"對,我就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