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老鄉的賬本密碼_寒門的仕途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寒門的仕途傳奇 > 第33章 老鄉的賬本密碼

第33章 老鄉的賬本密碼(1 / 1)

三月末的風還帶著初春的料峭,吹在臉上涼絲絲的,卻沒讓秦宇軒覺得冷——剛從麵館結了三天工錢,六毛錢攥在手裡,硬邦邦的透著實在。他揣著錢往校門口的雜貨鋪走,帆布包底層的鐵盒裡,除了這六毛錢,還有之前省下的十九塊錢,盤算著買塊肥皂就回宿舍。那塊用了快一個月的粗皂,已經薄得像張紙,再省下去,身上的汗味怕是要遮不住,總不能讓同學笑話。

雜貨鋪的木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暖黃的燈光裹著煤油、糖果和醬菜混合的氣味撲麵而來。老板李叔正趴在櫃台上撥算盤,算珠劈啪響,見是秦宇軒,抬頭笑著招呼:“秦同學,又來買東西?還是要鹽巴?”秦宇軒搖搖頭,目光掃過貨架最下層的肥皂——上海產的檀香皂要一毛五,香味足,可太貴;本地的粗皂隻要八分,雖沒香味,但洗得乾淨。他手指頓了頓,還是指向粗皂:“李叔,要一塊粗皂,麻煩您。”

就在這時,櫃台另一側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爭執聲,帶著濃重的陝北口音,嗓門又急又啞:“不對!肯定不對!我記的數咋會錯?你這算盤是不是卡了珠子!”秦宇軒循聲望去,隻見個穿灰布褂子的中年男人正攥著本泛黃的賬本,胳膊肘撐在櫃台上,額頭上滲著細汗,臉漲得通紅,連鬢角的胡茬都透著急。男人約莫四十歲,褂子袖口磨得發毛,領口沾著點白花花的麵粉,褲腳還沾著泥點,看著格外眼熟。

“王哥,不是我算盤有問題,是你這賬記得太亂!”李叔放下算盤,指著賬本上的數字歎氣,“你說這半個月送了十二家店的麵粉,加起來才六十五斤,誰家糧店送麵粉能這麼少?就你給街口包子鋪送的,一次都不止五斤,肯定是漏記了!”

“漏記?不可能!”男人急得把賬本翻得嘩嘩響,紙頁邊緣都卷了毛,有的地方還被麵粉蹭得發灰,“我每天送完貨就蹲在車旁邊記,一個數都沒漏!你再算一遍,再算一遍肯定對!”

秦宇軒這才認出來,男人是常給麵館送麵粉的王新平。之前麵館的徐老板跟他聊過,說王新平是陝北老鄉,比自己早來城裡兩年,在城郊租了個小倉庫開了家小糧店,專給學校周邊的小飯館送糧油、麵粉。這人實誠得很,送的麵粉分量足,從不摻次粉,就是沒上過幾天學,隻會寫自己的名字,算賬總犯迷糊,有時候還得讓麵館老板幫著核賬。

看著王新平急得手足無措,攥著賬本的手都在抖,秦宇軒猶豫了一下——他跟王新平不算熟,但在麵館見過好幾次。每次王新平送麵粉來,都推著輛舊二八自行車,後架上綁著兩個鼓鼓的麵粉袋,進了門就喊“王老板,麵粉到了”,然後擼起袖子幫著把麵粉扛進後廚。有次秦宇軒在擦桌子,王新平還遞給他一瓶涼白開,說“娃,讀書辛苦,喝點水”,聲音粗糲卻透著熱乎。

這麼想著,秦宇軒走了過去,小聲開口:“王叔,您彆著急,要不我幫您看看賬本?我在學校學過算術,或許能幫您理理。”

王新平猛地回頭,看見是常幫麵館擦桌子、洗碗的學生,愣了愣,隨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趕緊把賬本往他手裡塞:“娃,你懂算賬?那可太好了!你幫我瞅瞅,我這從三月初到現在,送了十二家店的麵粉——有你們常去的那家麵館,還有街口的包子鋪、東門的餃子館……剛才李老板算出來才六十五斤,可我倉庫裡的麵粉少了快一百四十斤,肯定是賬算錯了!要是算不清,我都不知道跟客戶收多少錢,家裡還等著這錢給娃交學費呢!”

秦宇軒接過賬本,指尖碰到粗糙的紙頁,還沾著點沒抖乾淨的麵粉細屑。賬本是用小學生的練習本改的,封麵用墨筆寫著“1978年糧油送貨賬”,字跡歪歪扭扭,有的數字寫大了,就用圈劃掉重寫,看著格外費勁。他翻開第一頁,目光落在三月一日的記錄上:“3.1送麵:2,3”,後麵畫了個小小的“√”,像是確認送完了;再往下翻,三月五日寫著“3.5送麵:5,8”,三月十日是“3.10送麵:13,21”,三月十五日是“3.15送麵:34”,三月二十日是“3.20送麵:55”,最後一頁三月二十五日寫著“3.25送麵:89欠)”。

這些數字看得秦宇軒皺起了眉——既不是按店鋪分類記,也不是按日期寫清每筆的斤數,隻是零散地寫著幾組數字,中間還空著好幾頁。他抬頭問王新平:“王叔,您這‘2,3’‘5,8’是啥意思啊?是不是三月一日送了兩家店,一家2斤、一家3斤?”

王新平一拍大腿,眼睛瞬間亮了,嗓門都高了些:“對!對!就是這意思!娃你可太聰明了!我沒上過學,記不住那麼多字,就跟村裡的先生學了個‘疊數’的法子——先生說,前兩個數加起來就是下一個數,好記!我送一家店就記一個數,送兩家就記兩個數,想著回頭把這些數加起來就行。可剛才李老板算的時候,直接把2+3+5+8+13+21+34+55+89=220,這數又太大了,我倉庫裡總共才少了一百四十多斤,肯定不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宇軒心裡一動——“前兩個數加起來就是下一個數”,這不就是數學老師上周剛講過的斐波那契數列嗎?老師說,這數列從0和1開始,後麵每一項都是前兩項之和,比如1+1=2,2+1=3,3+2=5,常被用在植物生長、經濟計算裡,沒想到王新平竟用這個數列來記賬,隻是沒搞懂怎麼對應“已送”和“未送”,也沒按日期彙總每天的實際斤數。

他指著三月一日的“2,3”,又問:“王叔,三月一日您送的兩家店,是不是街口的包子鋪和西邊的餛飩攤?我在麵館聽您跟王老板聊過,說包子鋪的張老板每次要的麵粉少。”

王新平愣了愣,隨即點頭如搗蒜:“對對對!就是這兩家!三月一日早上,我先去包子鋪,張老板要了2斤麵粉做包子皮,後來又去餛飩攤,李大姐要了3斤擀餛飩皮,送完我就記了‘2,3’,沒錯!”

“那三月五日的‘5,8’呢?”秦宇軒又翻到下一頁,“是不是給咱們常去的那家麵館,還有東門的餃子館送的?”

“娃你咋知道!”王新平更驚訝了,“三月五日我先給你們麵館送的,王老板要了5斤,說夠煮三天麵;然後去東門餃子館,趙老板要了8斤,說周末學生多,得多包點餃子,沒錯!”

秦宇軒接著問:“三月十日的‘13,21’,是不是北邊的煎餅鋪和南門的饅頭店?煎餅鋪用麵粉少,饅頭店用得多,對吧?”

“太對了!”王新平激動得攥緊了手,“煎餅鋪的劉老板隻要了13斤,說煎餅薄,省麵粉;饅頭店的孫老板要了21斤,說每天得蒸兩籠饅頭,不然不夠賣!娃,你咋比我還清楚這些店的用量?”

秦宇軒笑了笑:“我在麵館幫忙時,常聽您跟王老板聊這些,就記下來了。”說著,他又指向三月十五日的“34”和三月二十日的“55”,“這兩個數,是不是各送了一家店?34斤應該是菜市場的那家小麵館吧?那家店人多,用量大;55斤是火車站旁邊的小吃店?我聽王老板說過,那家店要給旅客煮麵,用麵粉多。”

王新平連連點頭:“是!是!三月十五日就送了菜市場麵館,要了34斤;三月二十日送了火車站小吃店,要了55斤!娃,你這記性也太好了!那最後這個‘89欠)’,是三月二十五日要給西門的快餐店送,結果我自行車胎破了,沒送成,就寫了個‘欠’字,想著這周補上。”

聽到這裡,秦宇軒徹底理清了——王新平記的每組數字,都是每天送麵粉的實際斤數,送幾家店就記幾個數,還特意用斐波那契數列的規律來輔助記憶2、3、5、8、13、21、34、55、89,正好是斐波那契數列的連續項),可他忘了區分“已送”和“未送”,也沒把每天的數字彙總成“當日總用量”,才導致算賬時亂了套。剛才李叔算錯,就是把“欠送”的89斤也算進去了,還沒按日期拆分每天的總斤數,才得出220斤的錯數。

秦宇軒找李叔要了張空白紙和一支鉛筆,趴在櫃台上一筆一劃地整理。他先按日期把每天的送麵明細列出來,再標注“已送”或“未送”,最後彙總已送的總斤數:

3月1日:包子鋪2斤+餛飩攤3斤=5斤已送)

3月5日:麵館5斤+餃子館8斤=13斤已送)

3月10日:煎餅鋪13斤+饅頭店21斤=34斤已送)

3月15日:菜市場麵館34斤已送)

3月20日:火車站小吃店55斤已送)

3月25日:西門快餐店89斤未送,欠)

然後,他把已送的斤數加起來:5+13+34+34+55=141斤。

算完,秦宇軒把紙遞到王新平麵前:“王叔,您看,已送的麵粉總共是141斤,欠送的89斤還沒送,所以您倉庫裡少的140多斤麵粉,跟這個數對得上,沒錯。之前李叔算錯,是把欠送的89斤也算進去了,還沒把每天的數加對。”

王新平湊過來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紙上的數字,又用粗糙的手指蘸著唾沫,在櫃台上自己算了一遍:“5加13是18,18加34是52,52加34是86,86加55是141……對!對!就是141斤!我倉庫裡的麵粉正好少了142斤,差1斤是我自己留著蒸饅頭吃了,沒錯!娃,你可太厲害了!剛才我急得都快出汗了,生怕算不清賬,收不到錢,家裡娃還等著交學費呢!”

李叔也湊過來看,笑著拍了拍王新平的肩膀:“王哥,你這記賬法子也太特彆了,虧得秦同學懂這‘疊數’的門道,不然你這賬還不知道要算到啥時候!以後記賬可得跟秦同學學學,按日期寫清楚,彆再用這‘密碼’了。”

王新平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臉有點紅,又緊緊握著秦宇軒的手,激動得聲音都有點抖:“娃,真是太謝謝你了!要不是你,我這賬都算不清,說不定還得跟客戶吵架。你幫了我這麼大的忙,我得給你點報酬!”說著,他就往懷裡摸,想掏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宇軒趕緊按住他的手:“王叔,不用不用,我就是幫您看看賬,沒費啥勁。您送麵粉掙的都是辛苦錢,我不能要您的錢。”

“不行不行,必須給!”王新平執意要給,摸了半天,從懷裡摸出個用布包著的小包裹,打開一看,是兩個熱乎乎的煮雞蛋,還冒著點熱氣。他把雞蛋塞到秦宇軒手裡:“娃,我也沒啥好東西,這兩個雞蛋是我早上煮的,揣在懷裡捂著,還熱著。你在學校讀書辛苦,幫我算賬又費腦子,這雞蛋你可不能推辭!要是你不收,我下次都不好意思去麵館送麵粉了。”

秦宇軒看著手裡的雞蛋,蛋殼還帶著體溫,暖得能焐熱手心。他知道王新平日子過得不容易——租倉庫要花錢,買麵粉要本錢,每天推著自行車跑十幾裡路送麵粉,掙的都是血汗錢。這兩個雞蛋,說不定是他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留著的。秦宇軒不再推辭,接過雞蛋,認真地說:“那謝謝王叔,我收下了。以後您記賬要是有啥不懂的,隨時可以去麵館找我,我沒課的時候,要麼在圖書館,要麼在麵館幫忙,您去了肯定能找到我。”

“好!好!”王新平笑得合不攏嘴,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以後我肯定常找你請教!娃,你真是個好人,讀書又好,將來肯定有大出息!我家娃要是能像你一樣考上大學,我做夢都能笑醒!”

秦宇軒跟王新平、李叔道彆,買了粗皂,揣著雞蛋往宿舍走。初春的陽光透過路邊的楊樹葉子灑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手裡的雞蛋暖得貼心。他想起剛才賬本上的斐波那契數列,想起數學老師說“知識能解決生活裡的難題”,以前還覺得這話有點空,現在才明白——課堂上學的數列規律,竟能幫老鄉理清混亂的賬本,幫他解決了“收不到錢”的大麻煩。原來知識從來都不是書本上的死文字,隻要用對地方,就能變成實實在在的幫助,變成暖人心的力量。

回到宿舍時,張海峰正在整理課本,準備去上晚自習。看見秦宇軒手裡的雞蛋,張海峰好奇地問:“宇軒,哪兒來的雞蛋?你平時連八分的粗皂都舍不得買,咋舍得買雞蛋了?”

秦宇軒把雞蛋放在桌上,拿起毛巾擦了擦手,笑著解釋:“不是買的,是幫送麵粉的王叔算了賬,他非要給我的。王叔是陝西興平人,跟麵館老板是老鄉,專門給學校周邊的飯館送糧油、麵粉。他沒上過學,用斐波那契數列記賬,結果記混了已送和未送的斤數,算不清送了多少麵粉,我幫他理清了,他就給了我兩個雞蛋。”

“斐波那契數列?”張海峰愣了愣,放下手裡的課本,“就是數學老師上周講的那個‘前兩項相加得後一項’的數列?還能這麼用?我還以為那數列隻能算兔子繁殖的數量呢!”

“對啊,王叔就是靠這個數列記每天送的麵粉斤數,覺得好記,就是沒區分已送和未送,才把賬算亂了。”秦宇軒拿起一個雞蛋,輕輕敲了敲蛋殼,蛋殼裂開一道縫,“這雞蛋還熱著,你要不要分一個?”

張海峰趕緊擺手:“不用不用,這是王叔專門給你的,我可不能要。不過你也太厲害了,連這都能幫上忙,看來咱學的這些知識,真不是白學的。以後我要是有啥算術題不會,可得找你請教。”

秦宇軒笑了笑,剝開雞蛋殼,咬了一口,蛋黃的香味在嘴裡散開,暖暖的,帶著一股樸實的煙火氣。他想起娘在家的時候,總把雞蛋留給四姐吃,說四姐讀書辛苦,要補身子,自己卻從來舍不得吃。秦宇軒心裡忽然有了個念頭——等月底麵館和圖書館的工錢結了,他要多寄點錢回家,讓爹給娘買些雞蛋,讓娘也補補身體。娘的腿還沒好利索,得多吃點有營養的東西。

吃完雞蛋,秦宇軒拿出鐵盒和記賬本。打開鐵盒,裡麵整整齊齊地放著十九塊錢現金、一塊剛買的粗皂,還有六毛錢的新工錢。他把六毛錢和十九塊錢放在一起,數了數,總共十九塊六毛錢。然後拿起筆,在記賬本上一筆一劃地寫下:

“3月30日,幫王新平王叔興平人,專給飯館送糧油麵粉,與麵館王老板是老鄉)破譯賬本密碼斐波那契數列),理清三月初至三月二十五日送麵賬目:已送141斤涉及6家店:包子鋪、餛飩攤、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全球領主:神話帝國 我在末世撿破爛,撿出個仙界 足球開局就有3個億 網遊:重鑄白絲女神兵,無敵萬界 玄門大師今天也在物理超度 百人藏凶 千秋一燼 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藍月閃爍之時 袁氏王朝:從烏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