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初的西安,清晨的風總算驅散了些許燥熱。秦宇軒和徐建國推著滿載灶台、案板的三輪車,往友誼西路的新店趕——租約簽了半月,今天必須把店麵拾掇好,爭取早日正式開張。
“你嬸子天不亮就從老家動身了,孩子托給爹媽照看,老兩口說不用操心。”徐建國蹬著車,話音裡藏著期待。秦宇軒在車後扶穩案板,應道:“有嬸子幫襯,老店能輕省些,咱們也能全心撲在新店上。”
到了新店,牆麵刷得白淨,八張方桌沿牆擺開,靠窗的位置還留了條過道方便學生進出。秦宇軒剛把“老徐家熱涼餄餎西工大店)”的木牌掛出去,徐建國的妻子王秀蘭就挎著布包來了,手裡拎著捆新鮮的香菜:“老家的事安頓妥了,以後我就在老店盯崗,小楊手腳麻利,跟他搭夥正好。”
不多時,徐建國的堂弟徐建民騎著自行車趕來,車把上掛著個布包:“哥,跟生產隊談妥了!每月交10塊錢,隊裡允許我出來幫忙,家裡的地有鄰居代種,不耽誤農活兒。”徐建國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跑這趟,以後咱們兄弟仨輪著守新店。”
秦宇軒趁機拿出賬本,翻開提前算好的明細:“徐叔,建民哥,咱們先算筆實在賬。這店麵月租30塊,一碗餄餎賣一毛五,成本七分——蕎麥麵五分、調料一分、柴火一分,一碗淨賺八分。要是每天賣800碗,一天能賺64塊,一個月就是1920塊。”
他頓了頓,接著說:“人工方麵,建民哥每月開40塊,再雇個幫廚30塊,加上給生產隊的10塊、房租30塊,每月固定支出110塊。這樣算下來,一個月純利能有1810塊,比老店單乾強三倍還多。”
徐建國盯著賬本上的數字,手指在“800碗”上敲了敲:“800碗能做到嗎?”“肯定能。”秦宇軒指著店外,“西工大光學生就有幾千人,加上周邊居民,咱們錯開飯點加派人手,出餐再快些,保準能達到。”
當天試營業,秦宇軒特意讓徐建國多和了50斤蕎麥麵。剛到正午,下課的學生就湧了進來,小楊也從老店趕來幫忙,王秀蘭負責收賬,徐建民跟著學煮餄餎,秦宇軒則在出餐口統籌,喊號、遞餐有條不紊。
傍晚收攤,秦宇軒趴在桌上清點:“今天賣了620碗,總收入93塊,成本43塊4,純賺49塊6。”徐建國叼著煙袋笑了:“照這勢頭,過兩天熟客多了,800碗穩了!”徐建民也興奮道:“比在生產隊一年掙的還多,這活兒乾得值!”
王秀蘭端來綠豆湯,笑著說:“軒兒這賬算得透亮,咱們乾著也有奔頭。以後我每天多備些黃瓜絲、豆芽,讓學生們吃得更爽口。”秦宇軒點頭:“明天再添個鹵蛋選項,一塊錢三個,既能多賺點,也能留住回頭客。”
夜裡,新店的燈光映著幾人的笑臉。從一碗餄餎的薄利,到每日800碗的目標,再到給生產隊交10塊錢換自由的變通,日子就像這剛出鍋的熱餄餎,冒著熱氣,藏著實誠的賺頭。秦宇軒想起家裡的縫紉機該派上用場了,四姐的錄取通知也該在路上了——1978年的夏天,每一分算計、每一份努力,都在朝著暖烘烘的好日子攢勁。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