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筆耕不輟遇情箋_寒門的仕途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寒門的仕途傳奇 > 第97章 筆耕不輟遇情箋

第97章 筆耕不輟遇情箋(1 / 2)

秦宇軒的生活,像上了發條的鐘。

從晨光微露轉到深夜星垂,從未有過停歇。

25歲的他,留校任教已近三年。

課堂上,他是引經據典又接地氣的秦老師;課後,便成了埋首書桌的“筆耕者”。

每天備課、上課占去大半時間。

剩餘精力全撲在調研與寫作上——清晨查“六五計劃”實施數據,午休整理訪談筆記,深夜敲論文初稿。

常常隻睡三四個小時。

書桌上的台燈,是他最忠實的夥伴。

燈光下,《資本論》的批注越來越密,調研筆記堆成小山。

從《關中製造業技改成效分析》到《陝南農村經濟政策落地觀察》,一篇篇文章陸續刊登。

僅1984年一年,他就在《經濟日報》發專欄6篇,核心期刊論文8篇。

多篇政策建議,還被省計委采納。

“宇軒,這篇《外資引入與本土就業平衡研究》寫得好!”

係主任拿著《改革》雜誌,語氣讚許,“省計委來電話,田主任請你參加下周的經濟改革座談會。”

秦宇軒揉了揉布滿紅血絲的眼睛,笑著點頭。

“好,我整理陝北能源產業案例,會上交流。”

這是田主任第三次邀他參會。

從“聽眾”到“發言嘉賓”,他在一次次會議中,看清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力量。

有次座談會上,他提出“縣域企業融資擔保機製”建議。

當場被田主任拍板納入“六五計劃”補充方案。

沒多久,關中多個縣市就試點推行。

“小秦,你的優勢是紮根基層,知道一線最缺什麼。”

田主任常拍他的肩膀,“年輕人有想法、敢發聲,改革才能少走彎路。”

秦宇軒把這句話記在心裡。

每次參會前,都花兩三天跑企業、鄉村,收集鮮活案例。

曾為弄清“鄉鎮企業稅收優惠”效果,連續一周泡在渭南鄉鎮,跟著企業主跑審批、算成本。

高強度節奏裡,收獲如春雨般細密。

論文多次獲評“省級優秀科研成果”,學校破格提了職稱。

外地高校遞來橄欖枝,都被他婉拒。

“我想留在陝西,這裡的土地和人,才是我寫作的根。”

他在給母親的信裡這樣寫。

1985年2月24日,是秦宇軒25歲生日。

這天沒有蛋糕,沒有慶祝。

他上完課,就鑽進圖書館整理資料。

傍晚走出圖書館,暮色四合。

寒風卷著枯葉掠過校園。

“秦老師,等一下!”

身後傳來清脆的女聲。

秦宇軒回頭。

大二學生林曉燕站在梧桐樹下,雙手背在身後,臉頰通紅,眼神閃躲。

林曉燕是班裡的文藝委員,平時文靜內向。


最新小说: 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 皇後們,這真不是後宮聊天群 三國:開局種田,撿的白毛丫頭竟 烽火諸侯:春秋與戰國 趕山:帶寡嫂分家後,糧肉囤滿倉 最強兵種?百倍光環農民申請出戰 空境鏡空 DeepBlack深淵 碧藍之海:開局崩壞的現充生活 天獄神醫:歸來未婚妻正辦訂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