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辦的打印機嗡嗡作響,秦宇軒將《公文格式細則》遞到羅竟堯麵前,指尖在“行文邏輯”處加重力道:“林書記看材料最忌冗餘,彙報要‘三減’——減空話、套話、廢話。”
他頓了頓,補充道:“基層總結先抓數據,再理成效與問題,最後附建議,一頁紙能說清的絕不多占篇幅。”
羅竟堯低頭疾書的模樣,讓秦宇軒恍惚想起去年9月剛到省委秘書處時的自己。那時他對省級機關工作流程一知半解,隻能跟在前輩身後笨拙學習。
直到10月正式接手秘書崗,他才真正體會到“連軸轉”的滋味。從那天起,心裡便隻剩“做好工作”這一個念頭,白天跑會場、整理文件,晚上啃公文手冊、梳理日程,半年多來,幾乎沒留過喘息時間。
秦宇軒瞥向手腕舊表,十點整——老家的爸媽該睡了,四個姐姐或許還在念叨他這個“不著家的弟弟”。
自從10月當秘書,他沒回過一次家,元旦也是在辦公室整理年度彙報度過的。偶爾給家裡打電話,沒說三句就被工作來電打斷。
“秦秘書?”羅竟堯的聲音拉回他的思緒。
秦宇軒回過神,翻開桌角日程本,密密麻麻的標注全是林書記的習慣:“每天六點半到崗,先查水電,再泡碧螺春——85度水溫,三克茶量,多一分嫌濃,少一分嫌淡。”
“林書記有胃病,午飯提前跟食堂說免辣,下午三點泡溫蜂蜜水,半勺蜜剛好。緊急會議提前半小時提醒,給他留足梳理思路的時間。”
指尖劃過字跡,秦宇軒心裡泛起澀意。這些細節是10月上崗後,用無數個清晨磨出來的。剛接手第二周,因沒控製好水溫,泡的茶被林書記放在一邊,他在辦公室門口站著反思了半小時。
吃透這些的代價,是連跟中學老師通個完整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同學結婚的請柬壓在抽屜最底層,至今沒拆封。
“都記清楚了。”羅竟堯把筆記本遞過來,字跡工整得沒一絲潦草。
秦宇軒點頭,目光落在羅竟堯眼下淡淡的青黑上。這幾天他看得分明,這年輕人跟10月剛入職的自己一樣,把全部精力撲在工作上,連給家裡報平安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他忽然想起林書記提過“節後下基層”的安排,心裡有了主意。
“辦會流程也得記牢。”秦宇軒壓下思緒,繼續說道,“明天的基層座談會,提前半小時去會場。”
“座位牌按職務排序,常委坐左側,主位留林書記。話筒、投影逐一試好,出問題立刻聯係會務組。”
“會後紀要當天整理完,林書記習慣第二天一早看初稿,數據和決策項一個字都不能錯。”
羅竟堯聽得專注,末了輕聲問:“秦秘書,您平時……也這樣連軸轉嗎?”
這話像根細針,戳破了秦宇軒故作平靜的外殼。他靠在椅背上,望著窗外落葉的梧桐樹,語氣藏著不易察覺的疲憊:“9月到省委,10月接的秘書崗,從那以後就沒鬆過勁。”
“上次回家還是9月來省委前的事。四個姐姐總說我‘忘了家’。”
他想起“宇慧服裝店”——店是他當初全額出資開的,在西安文藝路,店麵有些破舊,名字裡的“宇”就是他的名字。後來股權劃分:三姐占40,四姐占20,三姐夫王斌占10,他自己的30股份由三姐和四姐各代持15。
“四姐在南郊中學當老師,沒時間管店裡的事,全靠三姐和三姐夫王斌打理。”秦宇軒語氣裡帶著歉疚,“10月至今我連去店裡看看的功夫都沒有,更彆說搭把手了。”
他話鋒一轉,看向羅竟堯:“不過你不用像我這樣硬扛。林書記定了節後下基層,節前還有半個月緩衝。”
“你明天把下周日程初稿做出來,我看看安排,給你批一天假,回家看看爸媽,拜訪老師。”
羅竟堯猛地抬頭,眼裡滿是驚訝:“一天假?可工作這邊……”
“有我盯著。”秦宇軒打斷他,語氣篤定,“我也打算趁這陣子捋順手裡的事,春節前至少回家待兩天。”
“陪爸媽吃頓熱飯,跟四個姐姐嘮嘮嗑,再去文藝路的宇慧服裝店,幫三姐和王斌姐夫盤點下賬目,總不能讓他們一直替我操心那30的股份事宜。”
“到時候咱們錯開時間走,工作不會耽誤。”
說出這些話,秦宇軒心裡竟鬆快了些。之前總覺得“秘書崗離不得人”,可看著羅竟堯,就像看到10月時緊繃的自己。
他忽然想通了:工作要做好,但不能丟了生活。四個姐姐的牽掛、宇慧服裝店的煙火氣、爸媽盼他回家的眼神,這些才是撐他在繁雜工作裡站穩的底氣。
羅竟堯攥緊筆記本,聲音帶著感激:“謝謝您,秦秘書,我一定儘快理清楚工作,絕不添麻煩。”
下午整理基層經濟數據時,羅竟堯格外用心,不僅統計好數據,還主動對比同期波動,用不同顏色標注並附分析。
秦宇軒看了滿意點頭:“有主動性很好,但記住秘書本分是輔助,分析點到為止,不能越位。”
他補充道:“明天跟我去開推進會,負責記錄,會後寫份簡報給我。”
下班前,羅竟堯把日程初稿遞過來。秦宇軒翻看時,指尖在“調休”一欄輕輕頓住,心裡已盤算起回家的細節。
給爸媽帶省城老字號點心,給四個姐姐各挑份實用禮物,到文藝路,看看那家略顯破舊的宇慧服裝店,跟三姐、王斌姐夫聊聊店的發展方向。
那些從9月到省委、10月接崗後被工作占滿的日子裡,幸好還有這些牽掛,等著他拾起來。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