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方案落地半月,嵐水縣工業園有了新變化。順達麵廠的監控屏上,生產數據實時跳動;興旺糧廠的倉庫裡,掃碼槍清點庫存的效率翻了兩倍。可就在推進順利時,新問題來了。
這天一早,秦宇軒剛到企辦,李興旺等幾位企業主就堵在門口,臉色難看。“秦主任,數字化係統是好用,可上個月電費漲了三成!”李興旺攥著報表,語氣急切。
綠源豆製品廠廠長也訴苦:“老工人誤操作改了生產參數,一批豆腐全壞了,損失好幾千!”
秦宇軒接過報表,迅速分工:“趙科,聯係技術學院老師排查能耗問題;孫工,統計操作失誤損失,安排針對性培訓;我去對接電力局,爭取用電優惠。”
秦宇軒趕到電力局,等了近一小時才見到王局長。“轉型企業若達‘綠色生產標準’,可享工業用電優惠價,每度便宜兩分。”王局長遞來標準文件。
拿到文件趕回工業園,趙科和孫工已有結果。“企業的數字化設備與原有設備不兼容,導致機器空轉能耗增加。”趙科擦著汗,“監控係統設了‘全時段運行’,其實每天有四小時可關閉部分模塊。”
“操作失誤是因培訓不到位,沒講應急處理。”孫工補充,“六家企業受損失,最多的上萬。”
秦宇軒召集企業主和技術團隊開協調會:“技術團隊優化設備運行方案,關閉冗餘能耗模塊;孫工明天開專項培訓,重點講應急處理;我們幫企業申請綠色生產認證,拿用電優惠。”
技術團隊立刻進駐企業調參數。順達麵廠車間裡,張富貴看著下降的能耗數據笑了:“每天省十幾度電,一月能省好幾百!”
孫工的培訓也很熱鬨。他請老師做了圖文手冊,現場模擬誤操作場景。綠源豆製品廠的李大姐認真記著筆記:“學會應急辦法,再也不怕出錯了。”
麻煩再次找上門。周明急電:“幾家準備轉型的企業變卦了,說怕投入打水漂!”
秦宇軒趕到企辦,三位企業主神色猶豫:“聽說鄰縣有家企業轉型花十幾萬,最後設備成擺設,我們賭不起。”
秦宇軒拿出順達、興旺兩廠的報表:“他們轉型半月,成本降8,訂單效率提30。我們是‘分步投入’,先投基礎設備,見效再升級,風險可控。”
他還請來鄰縣“失敗企業”負責人分享經驗:“我們是沒做調研,盲目引高端設備。嵐水縣‘量身定製’方案靠譜。”
看著數據,聽了經驗,三位企業主當場簽了協議。
一周後,五家企業通過綠色生產認證,拿到用電優惠。李興旺拿著電費單來報喜:“這個月省近千塊,轉型投入很快能回本!”
趙科和孫工拿來進度報告:“十二家企業完成基礎轉型,效率平均提25,成本降10,下個月啟動第二批。”
秦宇軒翻著報告,指著“問題整改清單”說:“把這些整理成‘轉型指導手冊’,讓後續企業少走彎路。”
夕陽下,工業園廠房泛著金光。車間裡,數字化設備平穩運行,工人操作熟練。秦宇軒知道,轉型路上坎不少,但隻要貼合企業需求調整方案,就一定能走出適合基層的數字化之路。而這,隻是嵐水縣企業發展的新起點。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