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清晨,省委會議室的玻璃窗映著朝陽,將“基層‘政策+信息化’實踐與督導經驗交流會”的紅色橫幅染得透亮。長條桌兩側,各市縣的基層工作負責人陸續落座,筆記本攤開,鋼筆橫放,目光裡滿是對“政策落地”與“信息化推進”雙重經驗的期待。
秦宇軒站在走廊儘頭,手裡的彙報稿捏出淺淺折痕。稿紙上,“政策督導”與“信息化落地”兩大板塊清晰分明,既寫著紅星鎮用係統規範補貼發放的成效,也記著東風鄉排查出的政策執行偏差案例。
“林書記特意交代,政策督導的經驗要重點講,不少市縣都頭疼‘政策到基層走樣’的問題。”趙科端來兩杯熱水,水汽氤氳了鏡片。孫工抱著一摞《政策督導與係統適配手冊》走來,手冊扉頁便印著“政策落地無偏差,信息化推進有方法”的核心思路。
九點整,林書記步入會議室,全場瞬間安靜。他坐在主位上,抬手示意秦宇軒:“開始吧,大家不僅想聽信息化的做法,更想知道你們是怎麼把政策督導抓實的。”
秦宇軒走到發言席,目光掃過台下:“四個月前,我們帶著‘政策落實督導’的核心任務出發,卻發現‘政策走樣’常和‘執行工具落後’綁在一起。”他從紅星鎮合作社用算盤記賬導致補貼核算偏差說起——此前該鎮因手工統計失誤,3戶農戶漏領種植補貼,直到推廣信息化係統才發現問題。
“政策督導不能隻看‘有沒有文件’,更要查‘執行到不到位’。”秦宇軒翻出東風鄉的督導台賬,“我們在那裡發現,部分村沒吃透‘技改補貼新政策’,把‘設備更新補貼’和‘研發補貼’混為一談,導致企業多報補貼1.2萬元。後來靠係統標注政策細則,再配上專人講解,才徹底糾正過來。”
台下立刻有人舉手:“我們縣也有政策解讀不及時的問題,你們怎麼確保基層能吃透政策?”
“建‘三級解讀’機製。”趙科接過話頭,“縣級出解讀手冊,鄉級開專題培訓會,村級設政策宣傳員。比如嵐水縣,我們把‘種植補貼調整’的政策編成順口溜,印在係統登錄頁上,農戶打開電腦就能看見,比發文件管用多了。”
孫工則補充道:“係統裡專門加了‘政策預警’模塊,比如某村申報的補貼金額超出政策上限,係統會自動標紅,督導人員一眼就能發現問題,比人工核查效率高十倍。”
三個小時的交流會,提問多圍繞“政策督導難點”展開。三人分工配合,把“政策督導”與“信息化”結合的經驗講得透徹。散會時,參會人員圍著要督導台賬模板,手冊被翻得卷了邊。林書記看著這一幕,悄悄對身旁的羅竟堯說:“選對了人,基層的問題就能挖得深、解得實。”
午後陽光斜照進辦公室,身著深灰色中山裝的羅竟堯推門而入:“秦主任、趙老師、孫老師,林書記讓你們過去,新任務和‘政策督導’緊密相關。”
走進林書記的辦公室,《全省“政策落實督導+信息化”雙試點推廣方案》攤在桌上。“你們的調研成果,為省裡推進基層工作提供了清晰思路。”林書記指著方案,“省裡計劃啟動10個試點縣推廣工作,你們三人是核心骨乾,不用跑遍10個縣,而是各帶一組,分彆牽頭一個重點試點縣,以點帶麵形成可複製經驗,再輻射其他7個縣。”
秦宇軒心頭一振,連忙追問:“我們各自的重點方向是什麼?”
“清河縣政策落地基礎薄弱,宇軒去了重點抓‘問題排查’,先理清現有政策執行偏差,建全問題整改台賬;古川縣政策全但執行慢,趙科負責‘流程優化’,把信息化和現有政策執行流程深度融合;雲溪縣企業多,孫工要重點督導‘惠企政策落實’,避免補貼錯發漏發,同時優化係統的企業適配功能。”林書記伸出三根手指,羅竟堯適時遞來配套的分工清單,“你們的任務是紮根各自負責的縣,把‘督導+信息化’的模式做紮實,其他7個縣會派乾部來你們的試點學習,再帶回本地推進。”
“這樣分工更精準,能集中精力把每個試點做深。”趙科點頭說道。孫工也補充:“我們可以把在三地調研的經驗,針對性地用到各自負責的縣,避免重複走彎路。”
6月28日,距離出發隻剩兩天。秦宇軒在宿舍收拾行李,帆布包裡除了推廣方案和係統安裝盤,還多了厚厚的《政策督導工作手冊》和空白問題台賬。他翻看清河縣的前期資料,紅筆圈出“種植補貼發放不及時”“技改政策解讀模糊”兩個突出問題,這將是他抵達後的首要督導任務。
“清河縣對接人說,他們去年有12筆惠企補貼拖了三個月才發,咱們得先查清楚原因。”趙科打來電話,語氣嚴肅。秦宇軒點頭:“明天視頻會重點問這個,順便把政策解讀的係統模塊調試方案定下來。”
孫工則在實驗室忙到深夜,電腦屏幕上跳動著“惠企政策預警係統”的代碼:“雲溪縣企業多,我加了‘政策匹配’功能,輸入企業信息就能自動匹配可申領補貼,既方便企業,也方便我們督導核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6月30日晚,台燈下,秦宇軒在日誌本上寫下:“調研是摸清路,推廣是鋪好路。我們三人各守一個試點,就像三顆釘子,把‘政策+信息化’的模式釘在基層,再連成線、鋪成麵。”他把清河縣的政策清單夾進本子,每一條都標注了督導要點。
7月1日清晨,朝陽爬過省委大樓的飛簷。秦宇軒三人背著帆布包,在樓前遇見等候的羅竟堯。他遞來三個密封袋:“裡麵是各縣的政策執行現狀報告和督導聯絡表,林書記特意交代,你們各自負責的試點是重中之重,遇到複雜問題隨時對接,省裡會協調相關部門支持。其他7個縣的學習計劃也附在裡麵了,下個月會陸續派人到你們的試點報到。”
“謝了,竟堯。”秦宇軒接過袋子,指尖觸到厚實的報告,心裡更踏實了。
“清河查問題,古川優流程,雲溪惠企業,咱們各抓重點,三個月後看成果!”趙科揮了揮手,三人朝著不同方向走去。
秦宇軒踏上東行的班車,窗外風景從城市樓宇變成田野村落。清河縣對接人發來消息:“鄉企辦把去年的補貼發放記錄整理好了,就等你們來查。”
他望著掠過的麥田,指尖摩挲著包裡的督導手冊。四個月前,紅星鎮漏發補貼的遺憾猶在心頭;如今,帶著明確的分工和使命再出發,他更清楚肩上的責任——不是要跑遍所有試點,而是要把自己負責的這片土地深耕好,讓“政策落地有保障、信息化推進有實效”的經驗,真正成為可複製的樣本。
班車駛進清河縣境,遠處鄉企辦的牌子漸漸清晰。秦宇軒握緊帆布包背帶,知道這趟新旅程,要從核查第一筆補貼、解讀第一條政策開始,用紮實的行動,為10個試點縣的推廣工作,打下堅實的第一樁。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